新闻中心

文化赋“爱” 乡村新生‌

2025-04-09 08:44

来源:

【事】坝头山村以800年前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为原点,将历史文脉转化为当代情感消费的场景,开创了一条“文化基因解码—场景价值重构—产业生态重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这个曾经隐于历史尘埃的古村落,正以爱情文化的独特切口,探索出传统文明与现代经济的共生之道。(4月1日《今日越城》)

【评】当婚庆产业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坝头山村精准找到了文化记忆与情感需求的契合点。陆游笔下的“红酥手,黄縢酒”不再是停留在课本里的诗句,而是转化为新人拜堂时的交杯酒具、泛舟仪式中的盟誓场景。这种将文学意象转化为沉浸式体验的创新,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解码与活化利用。相较于简单复刻古建筑或机械展示文物,这种让文化“可触摸、可参与、可带走”的实践,更符合当下的情感消费逻辑,如今的年轻人向往的不再是单向的旁观,而是能与自我生命体验共振的文化在场感。

乡村振兴的核心命题,在于如何让土地生长出可持续的经济价值。坝头山村以爱情文化为支点撬动婚庆产业链的做法,展现了文化赋能的乘数效应。从草坪婚礼的场地经济,到爱情民宿的场景消费;从婚庆服务的专业细分,到文创产品的深度开发,一条围绕情感消费的产业生态链正在形成。这种模式跳出了传统农家乐的窠臼,将乡村从“土特产供应商”升级为“情感价值供应商”。当新人们在七星许愿林系上誓言绸带时,他们购买的不仅是服务,更是在文化仪式中完成的情感确认,而这种精神附加值恰恰是乡村产业升级的关键竞争力。

不过,坝头山村也要警惕“符号透支”等风险,文化驱动型乡村振兴模式的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将文化符号转化为持续的生命力。这不仅需要硬件场景的营造,更仰赖于文化内涵的深耕。陆游文化中既有凄美爱情,也有家国情怀,如何将这些精神元素融入现代婚庆场景,形成超越简单拍照打卡的文化深度,是决定项目生命周期的关键。毕竟,坝头山村的持续发展不能光靠“爱情饭”,下阶段仍需积极思考,从单一的爱情符号中延展出更具层次感的文化叙事。

城市青年重返乡村举行婚礼,本质上是在工业文明包围中寻找情感慰藉的文化返乡。坝头山村提供的不仅是场地,更是一个让现代人暂时脱离功利世界、在文化仪式中重寻爱情庄严性的精神空间。这种需求侧的变化,为乡村振兴打开了更广阔的想象力。越城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到处都是历史故事的遗留痕迹,不妨让更多古老的文化基因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用文化赋“爱”,让乡村振兴真正成为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戚高晟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