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越城区基层医院这项技术荣获全国一等奖

2025-04-09 08:40

来源:

静脉置管,如何减少堵管、药物渗出,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一直是护理行业中寻求突破的难点。近日,在2025年第四届全国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PDCA案例大赛上,越城区一家基层医院这项留置针技术斩获一等奖。

参加此次全国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大赛的单位,主要是来自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0余家三甲二甲医疗机构。大赛共收到参赛项目315个,160个项目入围决赛。在决赛中,越城区马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越城区唯一参赛的基层医疗机构,其护理团队选送的“降低住院患者外周静脉非预期拔管率”项目,成功入围决赛,并凭借准确的手法、翔实的数据、丰富的成效脱颖而出。

“降低住院患者外周静脉非预期拔管率”项目,实际上是一项静脉置管的技术突破。马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主任冯霞介绍,外周静脉留置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管通路装置,在住院患者中应用广泛。但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一般只可保留3~5天。时间长了就容易发生感染。而导管也往往因静脉炎、渗出、堵塞、移位等各种原因,导致非预期拔管。国外有研究数据显示,69%的导管会因为各种原因在预期外过早拔出。

冯霞说,去年他们在住院患者中做过一系列调查,实际操作中,留置针一般只留1~2天,非预期拔管率为53.70%。为什么会发生非预期拔管现象?堵管、药物渗出、静脉炎三项累计百分比占82.67%。为减少这些状况的发生,将这三项内容作为改善重点,马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了一项基于移动护理外周静脉留置输液的信息化预警提醒。

“只要是留置针输液,扫一个码,‘你封管了吗?’‘冲洗了吗’,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提醒。”冯霞说,系统还增加了特殊药物使用提醒功能,当设备扫描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会自动提醒冲洗。此外,他们还与中医科联合,使用中医塌渍技术预防静脉炎。这样一来,改善后的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降低到了23.17%,留置效果和周期大大改善。

马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具有可复制性,以后可以直接延伸到门诊服务,甚至推广到越城区其他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行业中。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汤桂平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