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政策东风助力企业向“新”提“质”

2025-04-09 07:33

来源:

近日记者走进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得知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中低温工业烟气氮氧化物高效治理成套装备正在工作。该装备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首台(套)装备认定名单》,标志着德创环保在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水平上实现了新跨越。

该公司研发负责人介绍,该装备采用独特的催化剂体系和模块化设计,大幅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浓度,在实现显著节能降耗的同时,降低了客户的环保设备运营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一直深耕环保产业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应用,目前已成为一家集烟气治理、废水处理、固废处理等多个业务板块于一体的大型节能环保综合型企业,是国内一流的环保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技术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去年,我们公司获得滨海新区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激励120万元,有力促进了公司高新技术研发、产品升级迭代。”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德创环保生产车间。 记者 骆烨/摄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政策保障和支持是助力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前不久,滨海新区迭代发布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旨在助力滨海新区营造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

滨海新区人才工作局高新技术组负责人介绍,新出台的科技政策共15项,与此前相比,保留2项、修改13项,整体实施更精准,重点更突出。譬如将给省重点实验室的奖励由100万元提升到了200万元。“我们希望引导企业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为滨海新区的产业升级贡献力量。”该负责人说。

政策明确要强化科研成果激励,对第一完成单位(个人)获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分别奖励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对第一完成单位(个人)获省科技大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分别奖励300万元、100万元、60万元、20万元。

“用‘真金白银’重奖企业,新政策让我们倍感鼓舞,研究院在今后将进一步拓宽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推动更多好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切实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副院长赵斌表示,研究院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前沿,致力于实现“转化研究—产品中试—产业化”创新全过程的衔接,现有技术开发和成果产业化人才91人,其中全职人才77人,累计孵化企业10家。

新政策发布后,滨海新区迅速开启宣传落实工作。不久前,滨海新区人才工作局联合属地街道,陆续走访佳人新材料、浙江医药、锦盛新材料等企业,就关于推动研发机构建设的奖补政策等进行宣传,鼓励企业加快布局建设。在浙江飞跃炬芯科技有限公司,该局相关工作人员为企业方详细解读各项政策内容,还通过实例分析与互动交流,确保企业全面、准确理解政策内涵,为后续吸引优质项目与头部企业、进一步深化区域产业合作提供强有力的前期支撑。

“入选省级、市级、新区级企业研发中心最高奖励100万元。对入围企业而言,既是物质奖励,更是一种荣耀。”采访中,滨海新区相关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新政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有序推进研发机构提质升级,争取入选相关名单。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政策的落地情况,优化兑付流程,并根据实际不断优化调整,让政策更好地服务企业和人才,推动新区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滨海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章淳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