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绍兴滨海新区加快推动蔬菜产业链建设,大力推广蔬菜绿色化生产,不断提升农产品物流体系,高质量打造全市人民的“菜篮子”。
“菜篮子”能不能轻松拎,从前看产量,现在既看产量又看质量,如果蔬菜种植既能丰产丰收,又能保障品质,市民的“菜篮子”自然拎得轻松。滨海新区的“菜篮子”工程在提升群众幸福感方面,已经突显了几个优势。其一,产量充足。滨海新区的蔬菜基地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实现了科学种植与丰产丰收,不仅确保本地供应,还通过新零售渠道销往杭甬等地,说明产量富足有余;其二,绿色无公害。基地的产品,追求绿色健康与原汁原味,所有进入农贸市场的货品要进行农残抽检;其三,保鲜有方。总投资约21亿元的长三角农产品冷链智慧物流中心可让10万吨农产品保鲜速达;其四,政策赋能。出台政策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真金白银奖补扶持蔬菜绿色化生产。
如今,物流发达,冷链高效,蔬菜产业链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如果不是极端天气或洪涝灾害等影响,“菜篮子”已不再难拎。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多些平价惠民蔬菜,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让无农残无公害的绿色产品走上餐桌,这将是“菜篮子”的终极追求。滨海无疑意识到群众日益高涨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需求,“菜篮子”工程的发展重心逐步由“增产量”转向“提质量”,守好绿色生态底线,消除农药激素隐患,打造一条健康、安全、无害的蔬菜产业供应链。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也应该在优化供应链、降低流通成本方面下功夫,通过源头直采与农超对接,鼓励超市、社区菜店与生产基地签订直供协议,形成“农田到社区”的订单式直供,从而降低菜价。同时要推进“菜篮子”的数字赋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与供应链优化,预测消费需求,动态调整备货,避免“菜贵伤民”或“菜贱伤农”。
从田间源头到餐厅灶头,要全链式建立闭环式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供应机制,不留盲区,不留漏点,让市民的“菜篮子”越拎越轻松、越拎越安心。
(越牛新闻综合滨海潮声)
作者:司马轻侯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