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后山:樱花深处有戏乡

2025-04-07 22:07

来源:

群英舞台

白佛堂" 

越剧声音

轩一公井

竺氏祠堂

弹石巷弄

雕梁画栋

台门风月

老屋旧影

樱花如云

阳春时节,金庭镇后山村的千株早樱已如绯云般展姿弄舞,细碎花瓣随风掠过春日的田野,飘落到浸润了百年越音的“戏班窝”村落——后山村

后山村,位于嵊新盆地东缘,金庭镇西部,典型的丘陵地貌于平坦中见起伏,在旷野中见秀丽。金甬高速和嵊张公路傍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后山村以竺姓为主姓,竺氏先祖从南宋迁徙至此,繁衍生息,逐渐壮大。

根据《厚山竺氏宗谱》记载:后山村原名为厚山,其取意于“厚”,使子孙毋习放薄;取象于“山”,欲“如山之敦固而不可摇耳”。寄希望后世子孙,忠厚为人,宁静为先。这也是竺氏以“厚山”名村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所在。1950年6月,上东区新置后山乡,乡政府驻于厚山,随后厚山村也就变成了后山村,其更名保留了这份谐音的重量,让这座村落始终流淌着“忠厚传家”的血脉。

后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是有名的越剧“戏班窝”,不仅因为女子越剧科班办得早,而且因为办得多。据不完全统计,从1930年办“群英凤”起至1949年,在后山开办的科班共有二十多副,嵊县各村中无有出其右者,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如姚水娟、竺素娥等著名越剧名家。其中,姚水娟被誉为“越剧梅兰芳”,是有名的越剧皇后;越剧小生竺素娥曾被称为越剧皇帝和越剧界的盖叫天。后山村更是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的外婆家。王文娟在其回忆录中回忆到,其小时候经常到后山村外婆家看戏,并在后来毅然到上海投奔表姐竺素娥,并向其拜师学戏,继而淬炼成杰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和越剧“王派”创始人。

后山村,一个不大的乡村,当时竟建造了两座建筑考究的的戏台,一座在村中心的竺氏祠堂前,即群英舞台,另一座在村西首的白佛堂内(已拆)。至今由王文娟题写的“群英舞台”匾额仍悬于戏台正中,如明珠一般闪耀于祠堂前方和古戏台的梁柱之间,述说着越剧早期的辉煌历史。据说,在创办“群英会”前,后山村一年到头大部分日子都在做戏文,遂使后山村成为响当当的戏班窝。至今,后山村仍有竺氏宗祠、白佛堂、竺素娥故居等文物古迹。望着这些古迹,仿佛整个后山村又回荡起越剧前辈们的袅袅越剧之声。也仿佛听到姚水娟《碧玉簪》《泪洒相思地》《十八相送》等委婉动听的舞台之音。仿佛看到竺素娥一个扮相英武的武松形象,从三张方桌上翻出满堂喝彩。仿佛看到年幼的王文娟趴在台沿,看外婆家的戏台如何铺就一代名伶的星途……

后山村,一个因越剧而闻名的村子,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古老的戏台到名家辈出,从忠厚的家风到如今的文旅新篇,后山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坚守着文化的传承。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去感悟。后山村的故事,如同一部精彩的戏剧,永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