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驸马爷的王献之生活光鲜,事业平步青云、后官至中书令;书法雄秀清峻、绝众超群,独创“藁行之草”,草书“一笔书”领衔后世“狂草”,有绢本墨迹《鸭头丸帖》、唐摹纸本《廿九日帖》《送梨帖》《地黄汤帖》等传世,却少有人知道他深藏的苦痛与遗憾。
生死茫茫自难忘,他始终无法释怀对道茂的愧疚与思念,总归错负;此恨绵绵无绝期,也终究无法爱上新安公主;或许新安公主也是个为爱而狂的痴情人,深陷爱情的泥淖,得到的不过是一具好看的皮囊,那颗有趣的灵魂早已圆寂,总归错付。有些爱情可能注定没有结局。
公元386年,43岁的王献之弥留之际,道士问他一生是否有得失过错。气若游丝的献之缓缓道:“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一行清泪悄然滑落。
也许那一刻他仿佛见到自己与道茂在兰亭鹅池旁,羊毫笔枕着青瓷笔,起笔藏锋时,是初见时欲言又止的悸动;行笔顿挫处,是那耳鬓厮磨间紊乱的鼻息与轻颤。也许真正的爱不是像楷书那样有标准间架,而是如同草书看似狂乱的纠缠里,有着呼吸同频、融为一体的节奏定律。于他,此情可待成追忆,一笔草书皆为她。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