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弹指间十年,就在俩人对三餐四季甘之如饴、醉心于一生一世一双人到白头的生活时,风波在王献之28岁那年猝不及防地降临。这是古时男人上好的年华,偏偏王公子还才华冠世、玉树临风,纵然娇妻在侧,惦记的人依然不在少数,其中包括史上最强第三者新安公主。
新安公主乃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个女儿司马道福,少女时期就对“京城一哥”芳心暗许,选驸马时曾大大方方地说:“我若选婿,便以王献之做标准”。奈何名树有主,再加皇室婚姻自是做不得主、更脱不了政治捆绑。当时桓家具有足以抗衡朝廷的实力,公主没得选择,嫁给了桓温次子桓济。
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新安公主提出了和离,还迫不及待地向皇帝提出“要嫁给王献之”的请求。初时简文帝也不想干这棒打鸳鸯的事,毕竟“王与马共天下”,王、郗家族都曾立下汗马功劳,可拗不过女儿整日一哭二闹寻死觅活,便硬起心肠下了一道逼婚休妻的圣旨,只因公主自然不能为妾。
这道圣旨超乎晴天霹雳,把王氏夫妻俩怔得天旋地转:接,是把自己往死里逼;不接,是把家族往死里逼。看着以泪洗面、无助绝望的爱妻,王献之寻思:既然公主爱慕外表,倘若我是个残废,总会放过了吧。
心一横,这个看上去文雅俊秀的大才子有了惊世骇俗的动作:将双脚伸入了燃烧的艾草中,生生烧残了双足。那一刻,王献之应该痛并快乐着,甚至有那么一瞬他看见了幸福的光辉。可等痛醒过来,新安公主的口谕也到了:“他变成瘸子也没有关系,此生非他不嫁。”王献之肝肠寸断、通宵无眠,那一纸休书写了撕、撕了写,这是他一生写得最难的字。
身如柳絮风飘絮,失去唯一依靠的道茂无处可去,投奔叔伯家寄人篱下。哀莫大于心死,加之本就心思细腻,从此郁郁寡欢,不久在凄凉悲寂中撒手尘寰。其间,王献之心之所向、难以割舍,曾给道茂写信表白其一往情深,其中包括被后人誉为“神来之笔”的《奉对帖》:“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今生不能白头偕老,那就死后再厮守、下辈子再在一起,连笔意象,满纸都是一个大男人的无奈、苦涩、深情与思念,阅来令人动容。
尤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此帖用笔遒劲流畅,结字奇崛多变,章法疏密有致,轻重、断连、收放开合有度、呼应生姿、痛快尽兴。李嗣真赞叹:“丹穴凤舞,清泉龙跃”;张怀瓘感叹:“子之神骏,古今独绝也”。或许人在情感充沛奔泻之时的书法用笔、行文最为自然流畅,也最能打动人,《兰亭集序》《中秋帖》等均是如此。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