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珍的捐献登记宣传吸引了众多爱心人士参与
清明节来临之际,记者联系到了坚持30多年爱心公益的郭秀珍老人。或许很多人听过她的名字,知道她曾因无偿献血23000多毫升,获评绍兴市道德模范。其实,她还是一名人体器官和遗体(组织)捐献登记者。近年来,她还带动了数百人一起加入人体器官和遗体(组织)捐献志愿者队伍。
一名上海游客
在绍兴做了捐献登记
“您可以了解一下,器官捐献能给那些生命垂危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遗体捐献能够推动医学事业发展,眼组织捐献能够让失明者重见光明……这些都是伟大的生命传递和馈赠。”3月17日—22日,今年70岁的郭秀珍以市生命阳光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的身份,在绍兴古城边发宣传册边向路人讲解,并邀请他们参与“沐手敬书,绍兴缅怀”手写缅怀词的活动。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鲁迅故里,90后年轻人都很积极地来登记。还有一名上海游客,她的孩子丈夫全部离去了,她一直想进行捐献登记,以此来做世间最后的留念,但一直下不了决心,这次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她最终在绍兴登记上了。”说着说着,郭秀珍有些哽咽。
这是绍兴市生命阳光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日常工作的缩影,据介绍,队伍年均要开展活动126场次,为众多路人带去“生命的阳光课”。2020年4月,郭秀珍在原市生命关爱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组织起了这个爱心大家庭,如今已有55名队员,服务总时长超7000余小时。队员中最大的72岁,最小的是名00后。她说,这个志愿队与一般的队伍不同,必须是能坚持专注、无欲无私的志愿者,大家怀着最赤诚的心,才能将大爱传播。
志愿服务一辈子
直到做不动为止
“其实,一开始对大体捐献并没有太多感受,只觉得应该以身作则,但在不断深入了解、组织活动中,听了很多人的故事,真的被感动了,觉得这是项伟大光荣的事业。”郭秀珍说,2013年,她刚刚进行大体捐献登记,当红十字会的实体卡寄回家,家人知道了她的这个行为,但并不支持她,当时上大学的儿子哭了,责怪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她没有放弃,坚持这份对生命的宣传,逐渐感动了家人,并获得了他们的尊重。她的许多亲友、邻居在她的影响下进行捐献登记。10多年以来,她带动了数百人参与捐献登记。今年72岁的丈夫骆建华也默默去登记,还成为了红十字志愿者的一员,夫妻两人每天早出晚归,在爱心工作中“并肩作战”。
她的生死观坦然且真挚,当在做活动宣传时,许多老人们不理解“奉献”,她会用通俗的话告诉大家:捐献后,不用麻烦任何人,死亡不会再是负担,生前受到大家尊敬,死亡变得平静而美好。
“做了一辈子志愿服务了,会一直做到我做不动。死了我还想当‘大体老师’做贡献。”她的话掷地有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文其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