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秦积廪翻看着夫妻俩以前的照片
浙江省红十字会颁发给王月范亲属的荣誉证书
8月15日,家住绍兴诸暨市暨阳街道永昌社区89岁的退休教师王月范离世,在生命的尽头,她捐献了遗体、双眼角膜和脑组织。近日,诸暨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上门办理最后的手续,并为其家属颁发了荣誉证书。老人的遗体被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成为一名“大体老师”,用于医学教学、科学研究等。
早在9年前,她与丈夫秦积廪一起作出了这个决定。
60年夫妻情深,养育一双优秀儿女
王月范退休前是一名高级教师,她的丈夫秦积廪是一名退伍军人。两个人同在1934年出生于嵊县。
“我们是初中同学,她祖父母家还是我家邻居。她毕业于萧山湘湖师范学校,分配到浙江省教育厅工作,后来又到县里下乡教学。而我一直在部队里。我们大概1955年开始谈恋爱,那时候首长特意批准我‘五一’回家,我就去找她。1959年1月份,我们结婚了。这么多年,我们感情一直很好,就像少时初见一样亲密。”虽然年事已高,但秦积廪回忆起往事仍是历历在目,还给记者讲述了他在南京当空军飞行员的故事,以及夫妻两地分居时的孤独与思念。
结婚后的夫妻俩,又在南京、西安等地辗转许多年,直到1976年,因工作调动才全家来到诸暨。来到诸暨后,王月范一直在江东小学任教。
35年的教育工作中,王月范认真努力,由于教学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先进,并作为代表参加教学比赛。退休以后,时常有学生带着鲜花来看望她。她爱好体育运动,积极参加老年团体活动,经常为他人无偿教学太极拳、太极剑。
但随着年纪渐长,王月范患了脑血栓和阿尔茨海默病,行动不便,一直由秦积廪在家照顾。“每天晚上我都会守着她,她要上厕所,我就把她抱到马桶上,这需要很大的力量,有时候我也抱不动。”秦积廪回忆的声调中满是柔情。
秦积廪的儿子秦旭东向记者讲述了他小时候的场景。家里有他和妹妹,家庭氛围很温馨,父母对他们很好。但母亲对于工作十分敬业,陪伴并没有那么多。
结婚当年,王月范原本可以立即随军去南京,可她却心系毕业班的孩子们,坚持带完毕业班才到南京与丈夫会合。
“她对学生们可能比对我们兄妹还上心,早出晚归,她把学生都当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很早就学会独立坚强,照顾妹妹。”在这份奉献精神的感染下,兄妹俩也十分善良,乐于助人。秦旭东是一名中共党员,妹妹和妹夫都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捐献想法由来已久,两人同日登记
秦积廪捐献遗体的想法由来已久。作为一名在部队待了26年的军人,他有着超然的生死观,希望为国家作点贡献,捐献遗体能对医学事业有所帮助。而作为相伴60年的灵魂伴侣,妻子马上就理解了丈夫,表示自己也愿意捐献遗体。
“一开始不知道捐献的途径,直到在新闻上看到诸暨枫桥一对夫妇捐献遗体,丈夫还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下面有个红十字会电话,我很受触动,马上记下了号码。”秦积廪对这件事印象非常深刻。但怕子女不同意,于是在2014年冬至,趁着孩子们都去乡下的时机,他给诸暨市红十字会打了电话。
一位老军人,一位老教师,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后来在夫妻俩的劝说下,家中的晚辈也都尊重了他们的选择。
秦旭东说,老爷子70岁左右时,就跟子女商量过后事,想捐赠遗体。作为子女,最初有些不理解,但后来觉得这确实是对国家有利的好事,应该支持。
之后,诸暨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上门来到这对夫妻家里。秦积廪郑重地写下了《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并帮身体不适的妻子填了属于她的一份。登记表上,秦积廪写道:捐献遗体有利于科学实验和教育,也能最好发挥余热,做一点对人民有意义的事。
自从当年拿到属于两人的捐献号码牌以后,他担心自己忘记,还特地在随身携带的本子里记了下来。如今每当看到这个本子和床头妻子的照片,他就会陷入思念,未来他也将遵守这个约定,与妻子始终携手,不负深情。
两老的奉献精神,影响着两代人
“祖母,1934年4月25日生人,2023年8月15日离去,祖孙情深,愿一路走好。祖母立志终身成就人民教师的使命,最后做了大体老师,3年后去接您,泣。”
在祖母离世的第二天,孙子秦锋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段充满真情的文字。
秦锋高中在诸暨读书时,都住在祖父母家,祖孙感情非常深厚。大学时,他在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读医学专业,也跟老人们提到过“大体老师”。
“我记得有一年,我们回老家祭祖。爷爷跟我说,他爸爸的坟墓只是衣冠冢,而他爷爷的墓更不知道在哪里,人死后似乎并不能留下什么。他选择捐献遗体就是想为医疗事业作出一些贡献,这才是真正地‘留下’吧。”秦锋回忆道。
对于老人们的决定,秦锋并不意外,而他也一直热心公益,有过多年的献血史,目前也在考虑登记遗体捐献。
秦锋和父亲秦旭东一家住在外地。8月15日晚上11点37分,秦旭东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连夜赶回了绍兴,可惜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在收到遗体捐献证书时,他的眼眶又忍不住湿润了。
记者找到了几年前这对老夫妻刚决定捐献时的新闻报道。当时秦旭东表示,真的等到这一天,他想剪下父母亲的一束头发,因为父母的头发一直以来都是他在剪,希望可以留一个实物作为念想。现在,他是否如愿了?
“白发一缕,留了。”秦旭东回复道,简单几个字却饱含深情。如今的他已64岁,也长满了白发。
“夫妻共同登记捐献遗体是比较少见的,很为他们的奉献精神感动。截至目前,诸暨市登记成为器官遗体捐献的志愿者有5000余人,已成功实现器官捐献31例,遗体捐献37例,眼组织捐献41例,脑组织捐献11例。”诸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文其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