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10%的 “最低基准关税”,并对中国、印度等贸易逆差国实施更高税率。近日,美国民众已陷入集体恐慌,开启疯狂囤货模式。美国有超市物价暴涨30% ,中国商品被抢购一空,美国网友破大防:菜都买不起了。
纽约市民佩格罗抢购到了一台中国品牌海信的电视机
01 从民众恐慌到国际声讨
美国民众:未雨绸缪与理性观望并存
抢购潮蔓延:22岁的南卫理公会大学学生罗奇在特朗普公布政策时,立即下单价值244美元的加拿大健身服和150美元的英国女装,其男友则抢购了24罐爱尔兰啤酒。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3月美国民众对通胀的预期飙升至4.9%,创2022年11月以来新高。
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皮革制品、衣服、农作物、金属、羊毛等类别产品价格涨幅将超过10%
阶层分化:50岁的纽约市民佩格罗豪掷3000美元采购电子产品和汽车零件,而29岁的全职妈妈萨纳夫里亚只能精打细算,将食品冷冻以延长保存期。理财顾问凯利・朗透露,客户咨询的非常规问题激增,甚至有人询问是否应将资产转移至海外或兑换黄金。
商界与行业:成本转嫁与供应链危机
零售业叫苦不迭:百思买CEO科里・巴里警告,电子产品供应商利润率极低,关税成本将全部转嫁给消费者。美国零售联合会指出,新关税将导致美国家庭年均损失3800美元。
制造业承压:汽车业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摩根大通估算,通用汽车每年需缴纳130亿美元关税,福特汽车则需支付45亿美元。特斯拉等企业已致信政府,警告政策将损害美国车企竞争力。
特斯拉在信中呼吁,美国政府采取贸易措施时,“应考虑到美国的出口”,以免伤害美国企业
农业受损:欧盟和加拿大对美国农产品实施反制关税,美国农民的出口市场进一步萎缩。美国全国葡萄酒零售商协会直言,关税 “对谁都没有好处”。
国际社会:谴责与反制并行
欧盟强硬回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将对美国采取 “必要反击措施”,并警告关税可能导致全球GDP下降7%。德国汽车业协会指出,特朗普政策将推高美国通胀,损害全球供应链。
4月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会上讲话
新兴市场抗议:印度、越南等国谴责美国 “单边主义”,印尼对美贸易逆差179亿美元,却被征收64%的关税,直接冲击其制造业出口。
国际机构警告:IMF 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称,美国关税 “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风险”;WTO总干事奥孔乔 - 伊维拉预测,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萎缩1%。
02 关税 “豪赌” 背后的三重逻辑
政治博弈与经济误判
特朗普政府以“对等关税”为名,试图通过贸易战迫使他国让步。但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认为关税成本将由本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68%的人担忧物价上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卢杰锋指出,这种 “重商主义与霸凌行径的混合策略” 本质是政治投机,却可能引发全球贸易体系崩塌。
供应链重构的阵痛
美国对进口钢铁、铝、汽车等加征关税,短期内推高了国内生产成本。例如,更换屋顶的工人要求理财顾问朗在48小时内敲定报价,因担心建材价格因关税暴涨。高盛报告显示,美国平均关税税率将从2024年的2.5%飙升至22%,达到1910年以来最高水平,远超1930年《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的20%。
民众心理的 “创伤性应激”
疫情期间的物价波动和供应链中断,使美国消费者形成 “恐慌性囤货” 惯性。库班在社交平台呼吁 “从牙膏到肥皂,能囤就囤”,其言论被大量转发。
4月2日下午,美国知名投资人、亿万富翁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发文
03 专家警示:美国正走向 “滞胀陷阱”
经济衰退风险飙升
高盛预测: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升至35%,标普500指数目标点位下调至5700点。若关税持续,2025年GDP增速或从预期的2.0%降至1.5%。
失业率隐忧: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警告,关税将推高物价和失业率,使美联储陷入 “两难境地”。他指出,上一届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导致物价 “一美元对一美元” 上涨。
国际资本撤离风险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分析,关税加剧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担忧,美元作为避险货币的地位动摇。资管公司Premier Miton Investors预测,国际投资者可能抛售美国资产,转向新兴市场。
04 一场没有赢家的 “自杀式游戏”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看似 “美国优先”,实则将美国经济拖入深渊。民众抢购中国电视、企业囤积原材料的荒诞场景,折射出政策的非理性。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最终伤害的是本国消费者和企业。正如彭博社所言:“特朗普关税政策下,美国成为市场的最大输家。”
(内容来源:今日越城)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