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拂槛,正值清明。4月4日,绍兴市文化特派员潘靖尹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文脉守护团队,走访“浙东千年文枢”——上虞区丰惠镇,开启一场以“赓续红色血脉·激扬文化自信”为主题的校地融合浸润之旅。
丰惠镇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江南重镇,既是梁祝化蝶的浪漫传说地、伯阳炼丹的道家源流处,更是胡愈之、叶天底等红色先驱的桑梓故里,斑驳的青砖黛瓦间流淌着中华文明的红色血脉。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学生们首先来到丰惠文史馆。鎏金匾额下,数字化丰惠全舆图徐徐展开。北宋县衙的晨钟暮鼓犹在耳畔,通明堰的清流倒映着孟尝还珠的廉吏风骨,九狮桥上深嵌的宋元车辙,仿佛诉说着“上善若水,惠风和畅”的治世箴言。丰惠延绵的文脉始终贯穿着“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核。穿过青石铺就的庙弄巷,胡愈之故居的雕花门楣赫然在目。当指尖触碰到胡愈之先生《莫斯科印象记》影印模型时,泛黄纸页间跃动的仿真文字,让青年们真切感受到“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随后,学生们化身“古镇文化信使”,身披“邮电蓝”马甲,手持定制丰惠宣传手册,在丰惠古街展开文化推广行动。他们将印有胡愈之《莫斯科日记》摘录、叶天底烈士家书片段的折页手册分发给游客,邀请居民扫码观看自行编排的《孟尝高洁》等历史微剧,让红色文化传播更接地气。
记者了解到,本次“清明踏青”是浙邮文脉守护团队“文脉链乡”工作的缩影。目前,潘靖尹老师带领的团队正以丰惠镇后山村为实践样本,运用轻量化技术手段,在丰惠镇、后山村等多处文化地标拍摄名人微剧、构建虚拟模型、思政微课,以“数字芯”为引擎,构建起可溯源的数字化档案,在云端永续传承红色文脉精神。游客扫描嵌于青砖墙面的“时光密码”,便可于手机端观看历史还原微剧,进入虚拟历史场景,最终形成“文化上云、流量下乡、价值链乡”的活化闭环,为古村镇文脉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高建峰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