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建设“古城一台戏”、儿童公园转型动漫嘉年华,随着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园林走向了舞台中央。原先很多人只知“爱情名园”沈园,而今,儿童公园、邹家花园、西园、快园、快阁、鹿湖园……纷纷显露峥嵘。
听到越地园林有关消息,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张蕊总会格外留意,她是《绍兴传统园林艺术》一书的作者,也是绍兴媳妇。一到绍兴古城,她就忍不住对园林“指指点点”,这里是张岱的快园,那里是吴越王钱镠的西园,再向西还有快阁、鹿湖园、三山故里……向东挺进古城的心脏地带,园林更如过江之鲫,走到哪几乎都能撞见它们的身影。
古城随处可见名人故居,很大一部分就是园林。山会地区(原绍兴城附郭县山阴、会稽)拥有159处山水胜迹和391处历代传统园林。绍兴园林起始于春秋,兴于六朝,繁华于明末,湮于清代,折射着绍兴的千年兴衰史,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历史地位。400多年前,时局动荡的明朝末年,祁彪佳游览越中地区290余座亭、台、圃、馆、园,为每处景致作短文,结集成《越中园亭记》。“就传统园林的数量而论,绍兴可以与杭州、苏州、扬州、北京相媲美,处在国内城市的前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施奠东认为。
“儿童公园就是极好的园林,传承有序,形制保存完好,假山规模放眼全省都堪称首屈一指……”张蕊说。
春日清晨,人民中路,封闭改造一年多的绍兴儿童公园传来征收工作顺利完成的好消息,临街房屋即将改造成停车场,而内部假山、池塘、房屋得以保留,园林基因在延续。池塘边筑起的柳荷轩,一曰赵之谦纪念馆。屋内悬挂赵之谦书画作品,陈列其生平事迹。关上门窗,屋内光线变暗,而院中的假山、花草却透过窗格漏进斑驳影像;打开门窗,正好门框定格院景,眼前就是一幅幅山水画卷,花开时在这里品茶闲坐,可谓赏心悦目。
张蕊清楚记得第一次听到绍兴园林时的情景。当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在讲授园林之“景面文心、文以规道”要义时,所举案例就是绍兴徐文长宅园“砥柱中流”、东湖“仙桃洞”与柯岩“炉柱晴烟”之景。
孟兆祯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它们的借景之巧思、能工巧匠之智,还特别提到了与绍兴园林有关的人文掌故。自此,从小沐浴“秦风汉雨”、吃着油泼面长大的张蕊,陶醉在绍兴园林的温柔乡。她花费三年多时间出版了《绍兴传统园林艺术》一书,作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绍兴传统园林历史源流与造园意匠研究”的主要成果。
绍兴园林有什么特点?书中以近400页的篇幅列举园林分布,更探究绍兴传统园林艺术的独到之处。王室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衙署园林、书院园林等在绍兴均有分布。张蕊以“多样风景”“清峻人文”“诗化山水”“质朴花木”四个特点总结其特色。
人称“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常常被认为是中华园林文化之翘楚。殊不知,绍兴园林所蕴含的古典美学、人文意趣,同样独具匠心、令人惊叹,园林是看得见的“桃花源”。苏州园林讲究布局造景,咫尺藏乾坤。坐享丰富山水资源的绍兴园林则不然,它们往往依托真山真水而建,巧妙改造山水景观。看见稽山鉴水,仿佛淘金者发现矿藏,让园艺家们欣喜若狂。诚如明末园艺家计成所言:“园地惟山地最佳,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繁人事之工。”
历代绍兴地方官和城市居民依托自然山水营造园林,自春秋战国延续到当代,构成了“多样风景”,也成为“诗化山水”的极佳蓝本。典型如东湖、羊山等,借用人工石宕,以残山剩水造就特殊的风景园林。还有府山旁的快园、西园,塔山北麓的滃云山房等。
园林学家陈从周祖籍绍兴,他提出园林境界一说,即园林之妙,妙在具体景物所营造出的境界。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人文元素是园林核心所在,也是绍兴园林优势所在,“清峻人文”指导下的园林营造,将看似俗常的事物点化成金。“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越地清朗高古的气质依托“质朴花木”融于园林角角落落,更交融于园林主人的审美与理念之间。
当我们品味绍兴园林,品味的更是风光景物背后那些有趣的灵魂,如张岱、祁彪佳……园林设计中建筑与自然的内外交合,是中国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的外延表现。当建筑外延持续伸展,将自然风光揽入方寸,精心铺陈的树木、花草、游鱼、细石就不再是外物,而是人们内心独白的扩序。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