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农民画家”沈建波 笔耕乡野绘春秋

2025-04-04 22:33

来源:

沈建波在创作中。

沈建波画作《事事如意》。(受访人提供)

沈建波画作《布谷湖》。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完农活回到家后,沈建波放下锄头,拿起了画笔。

  今年58岁的沈建波是诸暨市大唐街道兴隆村的村民。白日里,他在田野中劳作,到了晚上,他就在白纸上用线条和色彩耕耘自己的精神世界。

  斜阳落幕,阴雨缠绵,飞鸟归巢,柴门犬吠,农村里的一切自然景象,都被沈建波看在眼里,赏在心中,落在笔下。浸染丹青多年,沈建波明白,绘画就要落在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就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泥土里“长”出的灵感

  在沈建波看来,兴隆村山清水秀,充满着诗情画意。“我觉得村里面有很多美景值得我去挖掘,有时候是我种的蔬菜,有时候是村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这些都让我有动笔画下来的冲动。”沈建波说。

  在他的画笔下,村里看似寻常的事物也有了生气。沈建波的家中有一幅画,叫作《事事如意》,那是他根据秋收柿子成熟的场景创作而成的。在他的眼中,不同角度、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柿子各有各的特点,连一旁的树叶和树枝也别有生趣。“这些都是田间的普通事物,但它们各有精巧之处,需要绘画者细细观察,才能画出作物最生动的状态。”沈建波说。

  观察,沈建波认为非常重要,这是一种来源于农村生活的技巧,是灵感迸发的前提。“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画画,但那时家里条件一般,我只能在泥土地里画,画什么呢?画农村里的风俗民情,那是孩童时的我最常看见的场景。”

  当然,仅有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这位农民画家来说,勤奋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没有勤奋就没有基本功,就无法将灵感付诸笔墨。

  沈建波初中毕业时,曾到另一个村跟随一位叫周如松的美术老师学画。“当时是七月酷暑,天气非常热,但是我一直坚持学到了那一年的隆冬腊月。可以说,周老师不仅教会了我绘画的基本功,更教会了我绘画的基本态度。”沈建波说,跟着周老师学画的经历,让他在学画之初就养成了勤奋的品格。

  白墙上的水墨“长征”

  不仅将田间地头迸发的灵感记录于画卷,沈建波还承担起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新农村的风貌描绘在村里的白墙上。“这个工作已经持续10多年了,它对我的考验很大,因为墙画要求中国画,而我以前学的是素描和水粉画,这就意味着我得从头学起。”沈建波坦言。

  如何适应白墙这一全新且陌生的“画布”,如何在更大的空间画出能够展现新农村风貌的画作?这让沈建波犯了难,但他很快想到了解决办法。“既然不会,那就从头学习。”沈建波说,“我学黄宾虹,我学住在附近的名家,向他们求艺,然后再形成自己的风格。”

  中国近现代国画家黄宾虹的画作大气磅礴,给了沈建波很大启发,他从中学到了中国画的气势,更学到了如何从大自然中觅得灵感。例如,五泄瀑布将山川勾勒出了优雅的线条,让他胸臆豁然。“在画作的整体中,线条是关键的一环,我把它画好了,那就是画龙点睛,整幅画就有了灵气。”为了更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沈建波还特意拜访了周边的中国画高手,主动跑上门欣赏他们的画作。“有些人不一定会和你说其中的窍门,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下苦功夫研究出来的,这也能理解,于是我就会引导他们一点一点地聊,从中窥探出一些绝招来。”沈建波笑道。

  待到中国画学有所成,沈建波将自己的视野扩展到了周边各地,雁荡山、安吉、安昌古镇等地都是他实践的场所。各地的白墙经由沈建波的妙笔,成为了生动有趣的自然画卷。

  几代人的笔墨传承

  沈建波的妻子同样热爱绘画,她擅长工笔画,两人经常互相交流画技。他们的孙子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画画。孙子还小,这些年都跟着沈建波夫妻在农村里长大,沈建波觉得这很有益处。因为在农村里,孩子能看到很多大自然的美,这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作为一名农民画家,沈建波认为,绘画需要追求“雅”。这是一种平衡的雅,既可以说它是画画的要求与标准,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的积极态度。尤其是中国画的“雅”,让沈建波更为心血澎湃。“中国画是扎根于我们自己的土壤的,扎根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沈建波说,“它不同于西方的画,它有着一种符合我们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美,我觉得这必须要好好地学习,好好地继承。”

  为此,沈建波有了自己独特欣赏画作的方式。“我欣赏一幅画,不会先看它的落款,而是会看它的整体结构,看它的气势、用笔、色彩、构图以及线条。”沈建波表示,线条是中国画中尤其重要的一环,这需要绘画人好好地推敲与琢磨。

  沈建波曾经当过兵、做过医疗器械公司的采购,走南闯北,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不过,农民出身的他始终对农村的乡土大地充满了感情,也希望能有更多爱画画的人把目光聚集在这片大地上。“画画是追求美的过程,这一方面需要绘画人有悟性,但这个悟性需要岁月的沉淀,任何一名画家再有天赋,也必须要有一定的人生经历。所以学画不要急,要耐得住性子,同时还得学会钻研,有时候画不好,就干脆出去走走,找找感觉,绘画是一件放松身心的事情。”沈建波说。

  嘉宾说

  顾春芳(诸暨市大唐街道文化站站员)

  山水画看似简单,其实对于墨色的洇涨都需要很高的技巧,沈建波的画,线条与墨色的运用就像优美的音符,浓墨处像深沉的低音,淡墨处像轻柔的谐音,山水的神韵都跃然纸上。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人,才能画出这么有感情的画,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

  沈建波也将他眼中的农村生活、农村风貌画在了村里的一面面白墙上,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田园牧歌、鸟语花香的。在这个世界里,农民是主角,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绘制出了美好。


作者: 编辑:胡鑫凯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