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自己做的榨菜,孩子们喜笑颜开。
记者 胡安娜
近日,在越城区沥海街道中心小学的绿海农场里,一场持续120天的“田野实验室”迎来丰收时刻——该校五年级学生种植的榨菜进入最后的采摘腌制阶段。从一株幼苗到一坛咸香扑鼻的手工榨菜,这堂“舌尖上的劳动课”,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成长呢?近日,记者走进该校一探究竟。
3月24日傍晚,在学校绿海农场,在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五(3)班学生一手牢牢抓住榨菜的茎部,一手挥动着镰刀,“看!这个榨菜头比我的拳头还大呢!”学生沈佳彤兴奋地举起沉甸甸的菜头,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孩子们全身心投入榨菜的后续制作,清洗、切条、晾晒、腌制……班主任陈建安回忆道,孩子们都干得认真仔细、热情高涨,但制作中也遇到了难题,当第一批腌制的榨菜丝出现黏腻返潮的情况时,孩子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纷纷查阅资料、讨论。
3月27日晚托时间,五(3)班的孩子们开始给榨菜调味、装坛,教室瞬间变成了美食节现场。“我要多放辣椒!”“这瓶必须做五香的!”孩子们用糖、花椒、辣椒面等调配出独家配方,两坛辣味榨菜脱颖而出,引得隔壁班学生也来试吃。
沥海街道中心小学校长朱国成告诉记者,榨菜是沥海家喻户晓的美食,这些榨菜是学校今年春耕节的一项新成果,五年级师生以“乐享劳动·探究科学·项目学习”为路径,从播种到收获,历经4个月,每一道都亲自上手,制作了这一坛坛饱含沥海地域特色的手工榨菜。
科学老师叶军锋感慨地说,这些成果来之不易,过去的4个月,孩子们在榨菜田里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挑战。“去年12月,我们在追肥时发现,一些被撒过肥料的叶子渐渐变黄,有些已经枯黄,询问老师、查阅资料后,我们才了解到,施肥方法和位置很关键,撒到叶子上会烧伤叶片,施在根部附近才好吸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五(1)班学生郑圣均还记忆犹新。除了施肥,还有持续3个月的“除虫战”。去年底蚜虫来袭,五(4)班和五(3)班的孩子们先后发现蚜虫啃食榨菜叶,及时找到老农帮忙才保住了榨菜。
“今天,我在尝了我们小组的榨菜后,突发奇想:榨菜除了炒肉丝,还能做什么菜呢?可以是榨菜汤、榨菜肉丝面、榨菜包子、榨菜饺子……”这几天,五(3)班学生何佳楠在日记里畅想关于榨菜的各种美食,并认真附上了这些美食的制作方法,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期待。
作者: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