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5年388位逝者选择生态葬

2025-04-04 07:55

来源:

3月21日,越城区在舟山市普陀山莲花洋海域举行了一场集中海葬活动,16位逝者魂归故里。

“这种安葬方式,节约土地,生态环保,很有意义。我跟女儿说好了,等我不在了,同样选择海葬。”昨日,府山街道书圣故里社区71岁的居民卢阿姨告诉记者,她老伴中风十余年,后来瘫痪在床,一直由她照顾,今年1月,老伴因病去世后,她选择把其骨灰撒入大海。

同在府山街道的团结社区居民袁永的老伴去世后,他也根据妻子的遗愿,把骨灰撒入了大海。去年5月,袁永拿到1万元海葬政府补贴后,以夫妻俩的名字设立“永丽互助基金”,定向用于救助社区的困难群众。“海葬能节约土地资源,不污染环境,且大海代表开阔胸怀,我老伴一直很向往。”袁永说。

据介绍,节地生态安葬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近年来,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越城区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并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遗体火化后,实施海葬,骨灰撒散在约定安葬区域的,每例一次性奖励10000元;骨灰实施树葬、花葬、草坪葬的,每例一次性奖励5000元;骨灰安置在骨灰堂(壁葬)的,每例一次性奖励3000元;小型低碑式安葬的,每例一次性奖励500元。

如今,绿色殡葬在越城已渐成新风尚。记者从越城区民政局了解到,自2020年以来,全区已有388位逝者选择生态葬并获得相应奖励。其中,海葬60位、树葬(草坪葬)15位、安息堂(壁葬)313位。

“我们将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移风易俗、群众受益’的改革宗旨,进一步完善殡葬殡仪服务,加强节地生态殡葬方式的宣传,鼓励更多市民移风易俗,改变传统观念,让爱回归自然,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越城区民政局有关人士说。

在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同时, 越城区积极做好公墓布点规划,尽可能充分利用荒山、荒地或不宜耕种的贫瘠地建设公墓,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贯穿于殡葬改革全过程。去年,越城区人民政府发布了《越城区公墓布点规划(2024-2035)》,为未来的公墓建设与管理绘制了详细蓝图。根据这份规划,越城区将在保留原公墓基础上,扩建陶堰义峰山公墓、皋埠万罗山公墓、富盛老岭公墓、牌口生态公墓、鉴湖生态公墓等5处公墓。规划新增公墓总用地面积247.5亩,新增穴位9.2万个。目前,公墓建设正有序推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