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菌菇的生长季。今年,绍兴的农田里迎来了“新面孔”——羊肚菌。作为绍兴市郑科水处理技术工作室的负责人,郑科在猕猴桃、葡萄、水稻田间套种的羊肚菌迎来了丰收。“这些新鲜的羊肚菌,48小时内就能出现在上海的高端生鲜市场。相比云贵川传统产区,我们的物流成本能降低近三成!”在越城区皋埠街道的“沃宝农场”里,郑科一边俯身采摘一边对记者说。
午后的阳光轻柔地洒在羊肚菌种植基地的大棚上。郑科和农户谢沈豪穿梭在一垄垄羊肚菌之间,他们手中的小篮子里,渐渐堆满了菌盖饱满的新鲜羊肚菌。这些羊肚菌菌柄洁白、挺拔,菌盖带着独特的褐色波浪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绍兴市场上过去看到的都是羊肚菌的干货,新鲜的羊肚菌一般只能在云贵川地区看到。”郑科说。
“纤维杆+黑网”的简易设施种植模式。
时间倒回3年前,一次调研让郑科对羊肚菌产生了浓厚兴趣。绍兴气候湿润,土壤富含有机质,本是种植高附加值食用菌的好地方。然而,传统大棚种植模式高昂的成本,让农户望而却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郑科踏上了探索之旅。他走访各大研究院所,学习专业知识,还去了深山老林采样调研,从羊肚菌的生长习性到种植要点,一点点摸索。
在套种模式的具体实践中,猕猴桃与羊肚菌的组合尤为亮眼。近年来,猕猴桃价格持续走低,为增加收益,郑科提出了猕猴桃与羊肚菌套种的创新思路。通过在猕猴桃冬季休眠期搭建简易菌架,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形成“树上结果、树下产菇”的立体生产模式。这种创新不仅盘活了水果种植基础,更可以打通深加工产业链——羊肚菌与猕猴桃的混搭菌菇酱、果菇酒等产品进入生鲜品牌供应链,有效提升亩均附加值。
经过反复尝试,郑科还研发出“纤维杆+黑网”的简易设施种植模式。这种模式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深受农户欢迎。以3亩试验田为例,预计亩产值能达到500斤以上,每亩投入成本控制在万元以内。
羊肚菌。
郑科说,羊肚菌富含多糖和氨基酸,与绍兴黄酒搭配,既能提升黄酒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又能解决鲜菇集中上市销售难的问题。他还主张将羊肚菌种植与印染污泥处理相结合,引入羊肚菌修复技术,利用菌丝提升重金属分解效率,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我的目标是构建‘种植—鲜销—深加工’一体化的地方产业生态。”郑科告诉记者,羊肚菌产业发展并非坦途,保鲜技术是待攻克的难题。目前羊肚菌低温保存周期仅一周左右。他希望制冷设备企业关注这一需求,共同研发储存技术,并联合物流企业布局冷链仓储,让绍兴的新鲜羊肚菌更便捷地走进长三角家庭。
郑科表示,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让羊肚菌成为绍兴的又一张农业金名片。“目前,我已经申请了5项相关专利。未来,我希望更多年轻人参与科技农业,也期待更多企业加入,共同将羊肚菌产业做大做强,深度融合传统农业。”他说。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记者 胡安娜 文/摄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