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金伟
民以食为天。曾经,谢塘镇晨辉工业园区入口两旁的流动摊贩夜市虽有着烟火气息,却也带来诸多困扰。占道经营、交通拥堵、油污满地、垃圾乱扔……这样的场景不仅影响当地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也影响附近居民生活质量及群众出行安全,大家苦不堪言、怨言纷纷。然而,经过一年多的整治改造,如今晨辉路两旁流动摊贩集体搬入“大排档”市集,一幅崭新的市容画卷正徐徐展开。
3月30日傍晚5点,记者来到晨辉路“大排档”市集,只见50个集装箱整齐排列,里面有炒饭、拉面、麻辣烫、奶茶店等摊位,正冒着诱人的香气吸引顾客。店内七八张桌位坐满了顾客,墙上挂着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食品价格也都明码标价。一条200米的市集,除了美食小吃,还有水果店、蔬菜店、美甲店、台球厅,业态丰富、好不热闹。
这个“大排档”市集位于园区附近的近2000平方米停车场,由联民村村委会设置并安排人员现场管理。根据集装箱、水电等成本投入,每月收取2000元的租金及管理费用,这笔收入将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摊位通过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方式租用,不存在强制租用的情况。市集的设置地点经过谢塘镇政府现场踏勘同意,集装箱安放位置合理,不影响行人通行。后期,谢塘镇还将组织市场监管、安监、综合执法等多部门对摊区的食品安全、经营秩序、环境卫生等情况进行监督,杜绝脏乱差现象。
来自安徽的王慧对此感触颇深,她经营着一家皖北特色面馆。过去,她在晨辉工业园区入口摆了几年的流动摊位,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去年年底,联民村集体整治流动摊位时,她和丈夫一度为今后的生计发愁。幸运的是,今年2月得知集装箱市集正在招投标,他们第一时间报名,成功中标租下了3个集装箱。“我们从来没想过能拥有一个店面,如今能在一个地方长期出摊赚钱,就是一种稳稳的幸福。”王慧一边忙碌地招呼客人、记录点单,一边笑着说道。如今,像王慧这样通过招投标成为市集固定商家的流动摊贩共有8户。
“周边企业职工有需求,摊贩也要谋生计,与其追来赶去,摊贩累,交通堵,不如‘将计就计’、疏堵结合。”联民村党总支书记桑建华表示,2021年“夜摊经济”兴起后,晨辉工业园区入口有20多个流动摊位,2024年他将整治方案提交到了镇里,明确提出两个关键原则:首先绝对不能影响主次干道交通,其次是要做好保障,让摊主们愿意集体搬迁至固定点位。
去年6月,谢塘镇人大组建专业代表小组,带着问题走进园区,邀请村委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一起现场踏勘,并实地调研走访摊主和上下班高峰段的人流、车流情况。针对企业入口道路两侧“地摊经济”与交通畅通、安全相冲突的问题,谢塘镇人大代表们与各方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商讨镇村摊位规划、企业协助、摊位具体设计、招标分配迁移等实用长效方案。
谢塘镇人大主席罗党生认为,统一规划管理带来了显著成效。如今,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大排档”市集环境进一步提升。更让人惊喜的是,原先园区入口处的流动摊贩位置改建成了20多个停车位,极大地方便了园区职工与周边村民停车,有效缓解了部分停车难问题。
(内容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