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桥街区的历史建筑众多,多为典型的江南台门。位于广宁桥直街40号的鲍家狮子台门,却以独特的仿西式建筑风貌闻名。台门建造于民国初期,属于绍兴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后成为三普登录文物。台门的建造背后,更能瞥见一段富商家族的经营史。
越过广宁桥,穿过热闹的客流,记者在一处安静的弄堂中寻到了鲍家狮子台门。和周边其他台门一样,它早已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朴素而低调。但细观却能发现许多特别之处。从其精湛的建造工艺看,堪称中西合璧的佳作。
建筑坐东朝西,前后共三进。走近第一进门屋,映入眼帘的是装饰华丽的石窟门,上方一处较宽的石门罩存在感强烈。
门罩由乌砖砌成,层次分明的梁枋相叠,向上向外延伸,仿佛用砖石重新打造了一遍传统木质的房檐。最顶部竟还覆上了层层叠叠的砖瓦,与更高处真正的台门瓦檐遥相呼应。额枋还镶刻了砖雕作为装饰。远观整个门罩,就像一个大型的砖石艺术品。
记者查询了古建筑相关资料发现,门罩作为一种门楼样式,不仅能遮挡风雨、保护墙面,还兼具提升颜值、装点门面的功效。而砖雕中的仙鹤图案,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寓示着长寿、健康,不仅美感十足,还反映了原屋主的社会地位与文化品位。
“从门罩的建造工艺,已经能看出一些西式建筑的风格了。”绍兴文史专家马云庆说,门罩的结构也可以形容为穹窿形,罗马式、巴洛克式建筑中常有见到。相比起平直门框,穹窿形的门罩更能有效传递、分散压力,承重能力更强,同时营造崇高等较强烈的视觉效果,体现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特色。
像这样仿西式建筑的细节还有一些。在第二进后门框处,记者发现了两侧的罗马柱装饰。直线状的沟槽分布于柱身,形成规整的纹路。因年代较久,白色的漆面已经泛黄、破损,与中式台门的砖木结构融合在一起,有种奇妙的梦幻感。在第三进的座楼、侧厢前,还设有大量花格排窗,格纹屏蔽了早期繁纷复杂的图案,以规整的几何形替代。不仅简洁对称,在通风、采光的实用功效上也提升了。种种细节的风格过渡,都能感受到民国初期,西方思潮对建造技艺带来的影响。
广宁桥一带的居民对这座台门简称“狮子台门”,名称来源于一对石狮子。“以前这对石狮子就摆在门屋的进门处。因为是大户人家住的地方,当时的这扇门更宽,是双开乌大门,配上石狮子,特别气派。”隔街相对的一位住户回忆,两座石狮雕像,形象威严,置于门口作驱邪避凶之用,曾是直街上一处特色地标。不过,上个世纪,有工作人员前来将其移走了。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