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武汉二中体育馆内掀起阵阵掌声与欢呼,高二年级“鲲鹏杯”辩论赛火热上演。文理科生组成正反两方以“高技术发展创造了/消灭了诗意”为主题展开“唇枪舌战”,理科辩手夏雪晨的“金句结辩”引爆全场,而武汉大学辩论队的“外援”加入更让这场思辨交锋呈现出大学与中学思维碰撞的独特风景。
武汉二中高二年级“鲲鹏杯”辩论赛辩论赛现场。
高二(7)班学生夏雪晨赛后接受采访。图/九派新闻记者 王晶
第一场比赛开局就很精彩,正方是人文实验班高二(16)班,反方是理科班高二(7)班,双方就“高技术发展创造了/消灭了诗意”展开激烈地辩论。
其中,反方四辩队员、高二(7)班学生夏雪晨,在结辩环节抛出令人震撼的金句:“让科技做它该做的事,去计算、去优化、去征服物质的疆域。但请把那片属于月落乌啼、属于江枫渔火的朦胧地带,留给会疼痛、会迷茫、会在深夜里突然想起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的人们。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将你的真实汇成世界的真相,在不完美的生命中,依然愿意为一片落花驻足……”她的一番精彩论证引发全场雷动掌声,有评委直言“看到了理科生的人文哲思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辩论赛校方首次邀请了高校智囊团——武汉大学辩论队成员李静、王婧瑄提前两周为参赛高中生提供战术指导。今年1月,武汉大学在2025年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中荣获总冠军。两位武大学子都是哲学院本科生,曾担任过武大哲学院辩论队队长。
“比赛前两周我们都是和武大学姐在线请教的。”赛后,夏雪晨告诉九派新闻,大学生对每个题目的理解跟高中生不一样,他们站在更高的维度,教会我们如何更深刻地看待一个事物,而不是浮于表面,从他们那里也收获到非常多的辩论技巧。
夏雪晨介绍,拿到辩题后,四位辩手要一起讨论拆解辩题,想好观点,预备打哪些点,再构想完整的逻辑链,推测对方可能要打什么点,进行预反驳,再去拆解他们的逻辑链。辩论场上还需要随机应变,有时对方抛出新观点需要紧急思考作出反驳,这就需要在赛前查阅各种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参加辩论赛锻炼了我的逻辑分析能力、思辨力、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不仅开阔了眼界,也积累了大量高考作文素材,可谓收获满满。”夏雪晨说。
特邀观赛的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当代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松评价:"今天双方都展现了出色的批判性思维、语言组织能力和开阔的视野。二中的素质教育很有成效,文理科生打破学科框架进行激烈辩论,这正是未来人才需要的‘破壁’思维。从辩论赛不难看出,他们很会利用网络包括人工智能,去跟机器对话学习,自我优化,学会学习很重要。"他建议中学教育多搭建此类跨学科、跨领域的思辨平台。
据悉,武汉二中已将“高校联动辩论”纳入特色课程体系,未来计划邀请更多领域专家参与设计辩题。该校副校长张颖洁表示:“我们期待激发的不是胜负,而是让学生意识到——真理从来不在某个学科的孤岛上,而在不同视野的交汇处。”
九派新闻
作者: 编辑:冯古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