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正在百草园“泥墙”前观看何首乌。
鲁迅当年拔何首乌的百草园“泥墙根”至今仍有许多何首乌“潜伏”(相关报道: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先生笔下的何首乌发芽了)。日前,这一报道引发关注,不少读者来电询问,百草园里的何首乌到底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许多热心人还建议,能否将百草园里的“短短的泥墙”作为研学游中的必游点,让学生更好地熟悉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里的自然风光,了解何首乌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
鲁迅故居百草园里有45米长的“短短的泥墙根”,仍保持着当年的原汁原味,泥墙上多处何首乌在春天里纷纷吐出嫩芽。这些何首乌到底是野生的,还是后人种植的?绍兴是不是何首乌的产地?昨天,记者就此请教了绍兴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王剑。王剑告诉记者,绍兴气候适宜何首乌生长,全市各地的山谷里也有零星的野生何首乌生长。近年来,因为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绍兴目前基本上没有人种植何首乌。而云南、贵州等地,才是何首乌的产地。野生的何首乌生长较慢,而人工栽培的何首乌,两三年就能达到药用标准。有遮阴条件,何首乌就可较好地生长。
王剑说,百草园里的何首乌,鲁迅先生的笔下曾有过描述,为先生儿时带来过无限的趣味。一般而言,无人过问的何首乌,我们就可称之为野生的何首乌。
绍兴鲁迅纪念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徐东波告诉记者,百草园里的何首乌既有原生的,也有补种的。鲁迅当年拔何首乌的泥墙不排除至今仍留有当年的何首乌,它具有原生态性,显得十分珍贵。30余年前,鲁迅纪念馆请了一个花匠,负责还原百草园当年的植物,其中就有何首乌。泥墙根也补种了些何首乌,在百草园其他的墙根及南边,也补种了何首乌。
昨天上午,记者和鲁迅纪念馆相关负责人来到百草园后的朱家花园,发现假山上多处石缝里,何首乌探出了头,绽出嫩叶,在风中轻轻摇晃着脑袋。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尉加说,这里的何首乌都是野生的,没有人栽种过。在朱家花园西南边的墙根边,记者也发现了许多何首乌。这里的何首乌爬到墙上,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存在。
浙江省特级教师、绍兴市高级专家、二级正高级教师王慧琴认为,鲁迅曾在百草园的“泥墙根”寻找何首乌,期望找到人形的何首乌。百草园里因为有何首乌,所以显得特别神秘、特别有吸引力,并让孩子们产生了好奇心。我们要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乐意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可将百草园里的何首乌作为一个项目,通过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热爱植物、热爱自然中增长知识。鲁迅先生知识渊博,有着深深的草木情缘,成为他一生的创作的又一个活的源泉。我们要让更多的孩子走进百草园,让孩子们在百草园里滋润童心,通过相遇相识何首乌等,收获喜乐,结下深深的草木情缘。百草园里的何首乌,是一篇值得做的研学游的好文章。
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陈亚娟表示,春天里百草园发现了许多何首乌,这是鲁迅笔下的真实场景,是百草园的过去与现实的呼应,我们要通过鲁迅先生笔下何首乌和其他特定的植物,营造好研学场景,让更多的学生在这里找到心中乐园。
作者:越牛新闻首席记者 周能兵 文/摄 编辑:周琦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