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土鸡、一块土猪肉、六七种应季蔬菜……临近中午,位于柯桥区稽东镇大桥村的“一桌土菜”共富工坊内,几名农户正忙着打包土菜。稽东镇处于水源保护地,过去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产业没出路,致富没门路。自2022年起,大桥村党总支联合周边5个村打造“一桌土菜”共富工坊,帮助山货土菜走向城市餐桌。目前“一桌土菜”共富工坊已经串起生产、仓储、销售、体验等产业链条,去年销售额超600万元,签约农户人均增收1.3万元,蹚出了一条山区乡村共富的破困之路。
“一桌土菜”共富工坊正是我市打造兴村共富链牵引共富工坊提质增效的缩影。近年来,我市紧扣“3+7+X”农业全产业链整体布局,以党建联建为纽带,以共富工坊建设为基本形态,坚持沿链建坊、依链强坊、坊链融合,在乡村特色产业关键环节布坊列阵,链接一二三产互融互促,统筹推动各方政策资源力量向坊上、链上聚合,全力打造兴村共富链,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富、企业增效、产业增值。去年,带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530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到1.62,分列全省第三、第四。
以兴村共富链促进产业发展。我市制定出台《深化党建联建打造兴村共富链 全面赋能“和美越乡”发展的意见》,明确建设路径,细化责任分工,强化政策保障,构建党建引领、整体联动的组织体系。相关市级牵头部门成立了功能型联合党委,由主要领导担任联合党委负责人,牵头将掌握政策资源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高校院所与有条件有能力承接的镇街村社联结起来,分类制定茶叶、黄酒、香榧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定期会商链上重大事项,协商解决重大问题,累计打造了27条相对成熟的兴村共富链。
以贯通融合为轴赋能强链。我市以产业为支撑,一体推进重点村建设共富工坊、中心镇打造共富片区、县域统筹兴村共富链,有效形成“共富工坊—共富片—共富链”梯次衔接配套轴。围绕因村建坊做强“点”,加快推进共富工坊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围绕组团发展做强“片”,发挥中心镇分担县域功能、支持县域发展重要作用,高标准制定共富片区建设导则36条;围绕坊链融合做强“链”,综合运用以强带弱、以城带乡、抱团发展等方式,引导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融的镇村合作共建,有效形成“串联一批工坊、壮大一条产业链”的良好发展格局。
以强化保障推动共建共享。我市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和优势,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因地制宜建设共富工坊服务平台,同时以变革为牵引,重塑“人财物”投入机制,全面激活县域内生发展动力,放大带富创富致富效应。我市改变原来部门分散投入方式,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每年安排链上主体扶持资金超3300万元,累计争取800万元专项资金对链上典型项目进行补助,首批东浦黄酒、章镇猕猴桃等8个项目获2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奖补。
“打造兴村共富链牵引共富工坊提质增效,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坚定“产业链思维深化建设”“景区化标准集成打造”理念,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统筹联动,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助力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和现实针对性的乡村全面振兴“绍兴样板”。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诸丹萍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