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女演员自曝滑雪后右臂难以抬起,经检查是存在钙化现象,此消息引发了公众对“钙化”这一健康问题的关注。
巧合的是,柯桥45岁的张女士也遭遇了类似的困扰。为何这种疾病会找上门,哪些部位容易“中招”,又该如何预防?记者就此采访了柯桥区中医医院的专家。
据了解,张女士是一名家政人员,日常工作中肩部使用频率较高。前段时间,她突然感到肩部痛到无法入睡,连吃止痛药也无济于事。到柯桥区中医医院就诊后,急诊检查发现其肩关节内存在钙化灶。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傅利锋介绍,张女士患的是肩钙化性肌腱炎,这是由于关节内未成熟的钙化物诱发肌腱或滑膜发生急性炎症。
傅利锋表示,肩钙化性肌腱炎常见于肩部反复劳损或过度使用的人群,如家政人员、运动员等。并解释钙化是指钙盐在体内异常沉积,形成类似石灰质的硬块,就像“水管里的水垢”。钙化可能发生在肌肉、血管甚至器官中,常见诱因包括代谢异常、外伤、反复劳损或慢性炎症等。在骨科领域,肌腱钙化和创伤后异位骨化较为常见,而肩钙化性肌腱炎则是一种急性发病的疾病,常伴随剧烈疼痛。
除了骨骼系统,血管也可能受到钙化的影响。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周军提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若出现活动后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警惕血管钙化的风险。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冠脉钙化的检出率约在50%左右。
此外,前列腺钙化也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刘平辉指出,前列腺钙化通常无需过度担心,只要排尿正常、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指标合格,定期观察即可。但若伴随尿频、尿痛或会阴坠胀等症状,则可能提示前列腺炎等疾病,需及时就医。
针对钙化现象的预防,三位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科学运动,避免单一姿势重复动作,参加高强度运动前充分热身;40岁后每年应查颈动脉超声,控制“三高”,戒烟限酒,少食动物内脏;避免久坐、长期骑车以及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同时,补钙需遵医嘱,过量补钙可能加重异常沉积。
“发现钙化并不意味着罹患重病!”傅利锋表示,当体检报告上出现“钙化”字样时,大家不必恐慌,应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判断是否需要干预。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