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场遍及乡村的“风俗嬗变”——嵊州市以“鼓乐”志愿服务,唱响移风易俗主旋律

2025-03-26 14:57

来源:

近日,嵊州市三江街道圳滕村的文化礼堂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与以往不同,协助办理这场婚礼的,是当地活跃了许久的移风易俗吹打志愿服务队。这支由党员干部、村嫂组成的队伍,用“义务鼓乐”,推动着乡村文明新风的扎根。无独有偶,在浦口街道的花田村,多位村民在村内民间艺人的指导下学习鼓乐的基本技巧,组建为村内红白喜事提供吹打的志愿服务队。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移风易俗文艺志愿队伍在嵊州市范围内生根发芽。

长期以来,红白喜事的攀比成风,吹打扰民一直是困扰群众的难题,婚丧嫁娶当天,唢呐、锣鼓、大镲伴随大功率音响轮番上阵,持续时间长,部分吹打班以“哭灵表演”博眼球,更有甚者不购买此类服务就会被讥讽“不孝”,而且吹打班子往往费用高昂。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一条畸形产业链在作祟。

针对此类问题,嵊州市倡导用移风易俗文艺志愿队伍代替原有的吹打产业链,创新推出“三步工作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锻造志愿服务生力军。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制定“文明乐谱”,禁止哭灵等低俗表演,将吹打时长压缩至1小时内,有效减少扰民现象,让“土味”乐团重焕新生。同时规定队伍成员不能收受礼金等各种形式的报酬,有效地为红白喜事减负。

二是越剧文化特派员添助力。组织越剧文化特派员教学移风易俗文艺志愿队伍,动员学员们积极投身移风易俗新风的发扬和推广中,形成传统文化传帮带和在实践中学习的良好局面,在变革中守护文化根脉,使传统文化焕发现代活力。

三是提升基层治理凝聚力。鼓励移风易俗文艺志愿队伍参与邻里家庭大事,通过情感联系与文化治理消解村民抵触心理,让志愿服务成为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纽带,形成"自己人管自家事"的信任基础,为顺利推进移风易俗筑牢根基。

作者: 编辑:高建峰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