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踏青赏花,是源自农耕时代的迎春习俗。如今,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被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春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赏花经济,不只是种花与引客,还要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规划、不断健全产业配套、与时俱进创新产品与服务。
杜黄新村的彩色油菜花海又一次带动了“躺鹿牧场”露营基地的生意,周末,这里出现了“一位难求”的情况。这也让王海军有了更多工作动力。
作为村党委书记,王海军也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策划人。他创新引入“农文旅融合”模式,开发了彩色油菜花海,探索打造“躺鹿牧场”露营基地、田上杜黄直播间等新型业态,举办了麻糍节、抓鱼节、丰收节等农耕特色活动,让“稻花”也成为一种“花经济”,实现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与村民分红双增长。
王海军介绍,接下来,杜黄新村不仅要把村里的资源融合、共享,打造村级共富新片区,还要联动周边八九个自然村一起形成大的共富片区。只有不断进行资源融合、共享,做大共富片区,才能让花香更持久,花海更壮阔。
赏花经济的本质是体验经济,花田在乡间田野,提供赏心悦目的环境、便捷的吃住行配套、暖心的服务,才能为游客带来不虚此行、期待“二刷”的沉浸式体验。
今年到嵊州市崇仁镇前村赏樱的游客会发现,这里的千亩樱园已经焕新升级,停车场、公厕、垃圾桶、打卡点等基础配套设施全面提档,这种花式“宠”游客的做法,只为邀请更多的人到此共赴这场春日“盛宴”。
上虞区章镇张村村围绕“樱花谷”景区,巧打“旅游牌”,做好配套文章,骑行道、美丽公路、游步道、休闲长廊、停车场等越来越多的配套设施已经投入使用。
绍兴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赏花,本就是一种具有“钱景”的旅游形态,如何做到“旅游搭台、经济唱戏”,需要各地认真思考。为了让流量变留量,“以花为媒”的节庆活动,还需要高质量“怒放”,应深入挖掘本地特色,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创造更多消费新场景、新需求。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