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以蓝色招牌为标志的“俄罗斯商品馆”在全国遍地开花。
金檬 摄
但是,不少消费者发现,此类门店打着俄罗斯的名头,销售的不少商品却产自黑龙江等地。
对此,以杭州为例,记者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发现不少问题。
今年1月初,多家“俄罗斯商品馆”被立案调查,还引发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回应。
时隔多月,这些店的热度是否退去?又或者已转变业态?记者再次走访。
金檬 摄
不少开在商场中庭的
“俄罗斯商品馆”已撤店
“上个月还逛过的俄罗斯商品馆,怎么突然间就没了?”
住在杭州上城区的曹女士说,她家附近的国芳天街商场一楼中庭原本开着一家“俄趣哆”俄罗斯商品馆,最近突然撤店了。
“当时逛的时候就没啥人,里面只有一个店员,俄罗斯商品馆生意是不是不行了?”曹女士感叹。
3月25日一早,记者来到现场,只见原本开设俄罗斯商品馆的位置被围挡围了起来。
金檬 摄
商场工作人员说,这家店不是长期性的店铺,只在“年货节”期间开设,开了一个多月的时间,2月底撤铺了。
无独有偶,杭州的韩女士也注意到,不少“俄罗斯商品馆”都关门了,比如上城区西子丁兰广场的“俄罗斯商品馆”就不见了。
商场工作人员说,这家店铺一两个月前就撤店了,至于原因,他们也不清楚。
韩女士11月底拍摄
“我是11月底路过看到的,开在商场一楼中庭的位置,当时门口还摆着‘开业大吉’的花束,不过店里顾客并不多,最近再路过时就没有了。”
韩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经常来这家商场,但没在“俄罗斯商品馆”里买过东西。
“说是俄罗斯商品,很多都是国产的,价格还不便宜,纯粹是‘智商税’,我身边的朋友大多也不会买。”她说。
运营中的门店生意下滑
促销成标配
还在运营中的“俄罗斯商品馆”生意如何呢?
3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杭州新天地购物中心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
记者看到,这家门店的招牌做了修改,原来的“俄罗斯国家馆”已改为现在的“商品馆”,鲜明的“俄罗斯优选进口食品”的标语已改为“优选进口食品”。
店里,数名店员正在整理摆放货物,但顾客只有一两名。
一些临期打折商品和促销商品摆放在入口处的显眼位置。
店员介绍,最近还有“59元代100元”的优惠活动。
商品促销区。记者 金檬 摄
店员说,今天是工作日,顾客比较少。“现在的生意确实没有年前好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武林路的“俄罗斯商品馆”。店里只有若干名店员,但没有一名顾客。
截至2024年12月23日,上海市范围内共排查发现47家“俄罗斯商品馆”类店铺,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对关注度比较高的经营主体资质、店招标语宣传、商品来源产地等问题进行了检查。
对个别无证无照经营、未备案经营的行为予以立案调查,责令停业。
对个别店铺宣传为“国家馆”,使消费者误以为具有官方背景,对个别店铺俄罗斯进口商品数量占比过低,也自称为“俄罗斯商品馆”,误导性较强,已立案调查。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1月17日提醒:目前俄罗斯国家馆在中国的官方地址仅限于在俄罗斯出口中心支持下开设的场馆。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表示,最近,中国一些城市出现了大量销售俄罗斯食品的商店。我们坚定支持扩大俄中两国之间的农产品和食品贸易,热烈欢迎当地消费者对俄罗斯商品越来越感兴趣。我国生产大量优质产品,我们很高兴能向中国朋友提供这些产品。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称,与此同时,我们遗憾地注意到,一些商店打着俄罗斯产品的幌子销售假冒产品或非我国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不符合质量的要求,与俄罗斯生产的同类产品不同,但在包装上却使用俄文来模仿俄罗斯原产地。我们呼吁买家在购买产品时多加留意,检查产品的生产地和有效期,以免买到失望的产品。
(内容来源:潮新闻、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上海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