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公众对网络谣言的防范意识,连日来,绍兴市滨海新区沥海街道产业园区派出所积极开展打击网络谣言专项宣传活动,全力守护网络空间的清朗。
剖析谣言危害,敲响防范警钟
活动伊始,派出所民警通过精心准备的PPT与真实案例视频,向在场员工阐述网络谣言的严重危害。例如,某地曾流传“某大型超市售卖的食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谣言,导致该超市销售额大幅下滑,声誉受损,许多员工面临失业风险;还有在某热点事件中,别有用心之人编造虚假信息,误导公众舆论,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些案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网络谣言不仅会损害个人与企业的利益,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传授识谣技巧,练就“火眼金睛”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如何辨别谣言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民警详细介绍了一系列实用的识谣方法。比如,查看信息来源,信息发布者是否权威可信,官方渠道、正规媒体发布的信息可信度通常较高;而一些来源不明的账号,尤其是经常发布未经证实消息的自媒体,其发布的内容需谨慎对待。分析内容逻辑,谣言往往存在逻辑漏洞、表述夸张或前后矛盾的情况,如一些谣言在描述事件时缺乏具体细节,或使用绝对化的语言,像“肯定是”“绝对有”等,这些都可能是谣言的“信号”。多方印证核实,对于存疑的信息,可通过查询多个权威平台、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等待官方通报来确认其真实性。例如,在疫情期间,对于各类关于防控政策的消息,大家应关注政府官方发布的通知,避免轻信小道消息。
普及法律知识,明确法律红线
此外,民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详细讲解了不同程度造谣传谣行为对应的处罚措施。如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而对于那些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社会恐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等的网络谣言,造谣者将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通过这些法律知识的普及,让群众明白,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切勿因一时冲动触碰法律红线。
(通讯员 谢晓)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