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李玫瑾来母亲的故乡开讲座, 她为家长、老师解疑释惑说: “教育要顺其自然!”

2025-03-24 16:44

来源: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而家长希望今天就有结果,这就是焦虑感的来源”“12岁的孩子,应该要学会做饭”……

3月22日,“幸福越课堂·绍兴大讲堂”第二期特邀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在绍兴市文化馆开讲,她的一番大白话引发强烈共鸣。作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妇联家庭教育智库专家,李玫瑾以《家庭中的心理养育》为主题带来深度分享。讲座吸引了绍兴一中、鲁迅小学等越城区多所学校学生家长及教师参与,更有诸暨等地家长团体专程赶来听讲。

为家庭教育指路

李玫瑾说,当前社会内卷严重,许多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她呼吁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注重心理养育,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常有家长反馈,自己一提到学习,孩子就抵触。李教授特别提醒说,家长说的学习其实是考试成绩。而学习的面是很广的,涵盖方方面面,家长千万不要把它弄得很窄。成长路径千万条,学习成绩只是其中一条。

她将心理养育分为四个阶段:0-3岁的抚养阶段、3-6岁的教养阶段、6-12岁的素养阶段和12岁以后的培育阶段。她强调,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长应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法疏导。她建议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到顺其自然。

此外,李玫瑾教授还强调,家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建议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体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她特别提到,孩子在12岁之前应注重身体发育,多参加体育锻炼,而不是过早地送入培训班。家长还应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比如,到了12岁应该学会做饭、做家务,学会独立生活。

在性格培养方面,李玫瑾指出,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模式,良好的性格能够帮助孩子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她建议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善良品质。“责任感是孩子未来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品质,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敢做敢当的习惯。”她说。

为学校发展建言

李玫瑾说,绍兴是她母亲的故乡,因此她对这座城市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同时,她也十分关心绍兴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她为越城区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多项建议。她认为,当前的教育模式过于标准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理想的情况下,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可喜的是,已经有一些学校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其经验值得绍兴借鉴。

当前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她建议学校增加实践课程,如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她提到,当前许多学生在毕业后缺乏动手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学校应通过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讲座的最后,李玫瑾教授与线上和线下观众进行问答互动,解答家长、教师一些具体的困惑。

“我非常喜欢李玫瑾教授,还在抖音上关注了她的账号。今天她来到绍兴开讲座,我感觉一定不能错过。整场讲座听下来,也果然收获颇丰。”学生家长张女士说。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