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人挤得上不了车的情况,再也没看见!”

2025-03-24 16:33

来源:

工作中的王翠英。 受访者供图

  ■ 见习记者 俞姝萱

  “这么早就吃晚饭啊!”在绍兴市公交集团公司第一有限公司第三车队的食堂里,刚驾驶灵活公交回来的王翠英,用地道的绍兴方言热情地与同事打着招呼。简短的交流后,她稍作休息,便再次回到她的灵活公交车上,仔细地进行着安全检查,确保车子没有漏电等任何安全隐患。今年已经49岁的王翠英,自去年7月开始,便踏上了越城灵活公交司机的岗位。

  “别看我绍兴话说得这么溜,其实我是江西上饶人!”王翠英笑着介绍起了自己。1992年,还不到20岁的王翠英来到了绍兴谋生,起初,她在府横街的一家羽毛球制造厂做工。到了2013年,为了更方便照顾家里,她选择了离家不远的公交公司,做起了乘务员。先在人头攒动的88路公交车上历练了一个月,随后又相继在603路、8路车上担任乘务员。由于年轻时就来到绍兴打工,王翠英说起绍兴话来并不比本地人差,在做乘务员时,就已经能流利地用绍兴话与本地乘客沟通。

  8路车,从南山郡东到斗门,全长17公里,由于途经鲁迅故里、行政中心及多所学校、医院和生活小区,曾经是很多绍兴人的回忆。“那个时候,8路车上特别拥挤,与现在车上几乎都是老年人不同,以前大多都是从乡下到市区购物的人,有时候甚至挤到需要下车把乘客推上来。”回想起十多年前公交车盛行的时代,王翠英的第一反应就是“拥挤”。

  “乘客一多,我们乘务员的工作难度就会加大。很多时候,我只能一点点挤过人群,挪到刚上车的乘客身边,根据他们的车程来售票,同时还得确保在下一站到达之前,把上一站上车乘客的车费都收齐。”王翠英回忆道。王翠英个子不高,对她来说,在拥挤的车上售票无疑是个较大的挑战。为了不漏掉乘客的车票,她也有自己的办法,“在乘客还在公交车站排队上车时,我会大致估算这一站即将要上车的人数,然后再逐一售票。”王翠英坦言,两年的乘务员工作并不轻松,她时常承受着算错人数、票数的压力。

  由于无人售票的兴起,2015年开始,绍兴公交车逐渐取消了乘务员岗位,乘务员纷纷转岗。王翠英选择学习公交驾驶,成为一名公交车司机。

  “当了公交车司机后,感觉压力更大了,全车人的安全都掌握在我一个人的手上。”2018年,经过一年半的培训,王翠英开始驾驶56路公交车,往返于绍兴市立医院与迪荡始发站之间。但随着城市的巨变,网约车、共享单车的兴起与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坐公交车的人数越来越少,加之56路车的路线与多辆公交车路线有较大重合,乘客数量与其他车相比更少了。作为一名曾经的8路车乘务员,王翠英能明显感受到公交车已逐渐不再是市民出行的首选方式。2024年年中,56路公交车停止了运营,王翠英被调配到灵活公交车司机的岗位,开起了这辆“迷你公交车”。

  由于有多年乘务员与公交车司机的经验,与同车队其他年轻小伙子相比,王翠英对灵活公交路线的适应能力更强,仅半个月,就把115个常规点位和38个招呼站的位置摸了个清楚,还根据自己对城市的了解,就近选择路线接送乘客,“现在的灵活公交和传统公交可大不一样了,不仅操作上更智能,对乘客来说也更方便,由于车身较小,灵活公交可以开进小路,开到小区门口,很多年轻人都会选择灵活公交上下班。不少乘客都跟我说,有了灵活公交后,出行更加方便了!”据王翠英介绍,一开始,灵活公交车的乘客,基本都是会用智能手机的年轻人,自从实施了招手即停的措施后,老年乘客也多了起来。“一天下来,这辆小小的车能接送50到60个人呢!”王翠英说。

  33年的绍兴生活,让这名公交车司机感慨颇多,“我刚来绍兴时,中兴路还没修好,解放路还是一条只有两车道的小路,甚至连国商大厦都还在建设之中。在羽毛球制造厂下班以后,会跟同事一起在城市里走走逛逛,熟悉了城市里的每一条小路,也许,那个时候就为我现在做灵活公交车司机打下了基础。”城市生活的巨变并没有让王翠英感到无法适应,每次在转岗时,王翠英都抱着积极的心态寻求更好的发展。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