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瑞草碑,位于府山东北坡,碑高2米,宽0.8米,上有行书大字“卧龙瑞草”四字,为绍兴著名书法家甘稼泥所书。碑后有“众茶之魁”之注解,始知绍兴城卧龙山也产茶,茶名“龙山瑞草”。
据史料记载,唐朝茶行,焙法主要为蒸、碾,压制定型成饼团状,卧龙瑞草便是在此时崭露头角。到了南宋,人们改蒸为炒,改碾为揉,改饼团为可撮的散茶,成为炒制茶的首创,制作的茶叶为条形散茶,绍兴人陆游便在一首诗的自注中说,“不团不饼,而日炒青,日苍鹰爪,则撮泡矣”。元代,炒青法制茶逐渐成为主体,饮散茶之风盛行于世。
宋朝著名诗人王十朋就对卧龙山的瑞草茶念念不忘。对于王十朋来说,卧龙山称得上老朋友了,他三番五次地前去卧龙山,都留下了一些关于卧龙山的诗文,无不夸山之雄壮,水之清丽。初夏时节的一天早上,刚下过的一阵小雨给人们带来了些清凉,王十朋带上自己的好朋友们——永嘉王龟龄、少城周行可等人,再次步行前去卧龙山脚下的三友亭乘凉喝茶。他们一边喝茶一边聊自己最近几年的所见所闻,他们喝的茶是卧龙山上的茶叶所制,泡茶的水是汲来的卧龙泉水。喝着绝佳好茶,诗人们难免诗兴大发,一个个都开始对对联,题诗助兴。
吟诗作赋之时,品着香气四溢的上等茶,周行可笑了笑,突然发难道:“王兄,这亭是好亭,这茶也是好茶,那么你能在这半炷香的时间里,为这卧龙山的瑞草茶写出一首诗来吗?这样也不枉此行了。”另一位朋友王龟龄也应和道:“是啊王兄,你看你为这卧龙山写了不少好文章,可这卧龙山上的卧龙瑞草茶你却丝毫未提及,难道你是想一人独享这上等绝佳的好茶吗?”“这……”王十朋才发现自已为这卧龙山写了不下三篇的文章,却未曾为这山上的好茶题诗作文。推辞不了朋友的请求,他掂着瓷茶杯,又细细地品了一口卧龙瑞草茶,茶叶的清凉微苦漾在口里,茶香缭绕在鼻尖让人回味无穷。
思索片刻,王十朋大笔一挥,当即写下了一首诗——《伏日与同僚游三友亭》。周行可看着他洋洋洒洒的字,念了出来:“‘炎天过小雨,伏日生微凉。新亭会僚友,故事开壶觞。泉汲卧龙乳,茶烹团凤香。缅怀去年友,跳珠出诗章。’好诗!好诗啊!不愧是王兄啊!”而卧龙瑞草茶的名气也因这首诗与日俱增。
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开始兴盛,重振绍兴茶都辉煌,已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据了解,目前已有茶叶界的行家对卧龙瑞草这一垫伏多年的越茶产生了浓厚兴趣,准备复兴这一古风名茶,重新激活其散淡、冲和、空明的三味经典,期待卧龙瑞草能借此机会东山再起。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