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就像个跟屁虫,父亲到哪,我一定也到哪,哪怕远远地看着父亲,把一块长满杂草的麦田或者山地,翻得平平整整的,再在中间挖几道不很深的沟,看上去像极了后来读书时写的方格子作文簿。这是父亲的拿手好戏,完工了,我总会笑着告诉他,这地真好!
翻好地,父亲还得在上面种菜。我就自告奋勇帮忙分菜苗,在父亲预先挖好的小孔内一枝一枝分发。这工作我已经很熟练了,再加上自己与生俱来的细心劲,保证不会落下一个孔。父亲乐呵呵地跟在我后面,把一枝枝分好的菜苗种好。不一会,田里竖起了一排排的菜,我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日子久了,我学会了像父亲一样翻地、种菜。他说,这地里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慢慢就会了。
后来,我去离家有点远的学校读书,在家的时间也不多了,很少有机会跟着父亲去田间地头。周末回家,见父亲不在,我还是不由自主地跑去村外的地里,看看父亲,即使不帮他干活,也会在边上陪他,与他聊会儿天。父亲还是那样熟练地翻着他的地,像我爬格子般,用心、执著。父亲的作品就是一片金黄色的稻田或是一洼洼翠绿的菜地。我的成绩就是学着父亲勤劳的样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把那份美好静静地传递。
“千年古邑里,七贤过化地”,有才华,文章写得锦绣的人,能进作协。我辛辛苦苦写了好多年,却少有像样的作品,进作协都还不够格。想着想着,但这个目标还是神迷般在我眼前晃荡。继续写下去吧,终有一天,我也能像父亲那样打造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学着父亲,年复一年,翻着他的地,栽种着他的希望,收获着他的梦想。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充实是坚守着他的土地,循环往复,乐此不疲;父亲的成功是用他勤劳的双手,换来了我们一家蓬勃生机。
望着满山遍野丰收的景象,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与希望。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