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字伯温,是我国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除了这些身份,他还是绍兴日铸茶的“宣传大使”,他和日铸茶的故事便发生在他被朱元璋招纳之前。
那个时候刘基只是一个小官,每天过着不争不抢、安静闲适的生活。他和石抹宜孙等一批蒙古族官员以及浙江许多的文人墨客都有着广泛的交往,是个有着高洁品性、文情逸趣的人。
至正十五年(1355)夏天,刘基到了绍兴,沿着水路经过镜湖、若耶溪等地前往平水。沿途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他便一直记录自已的所见所闻,其中有这样一句:“入南可四里曰铸浦,是为赤堇之山,其东山曰日铸,有铅、锡,多美茶。”(《出越城至平水记》)这里所说的“美茶”就是当时盛行京城的日铸雪芽,也被誉为“绿色珍珠”,这是他和日铸茶的初遇。
到达平水之后,他和朋友们经常外出游玩,从清晨到日暮,从溪水到峡谷,品茶赏花,惬意自在。久而久之,他们也和当地百姓熟悉了起来,偶尔也会受邀到百姓家中做客。百姓们十分纯朴、真诚,每次都“上茶、瓜、酒、食延客”。从食物排序来看,也可知当地人和刘基等人对日铸茶的喜爱之情。
之后三年,刘基都留在绍兴,这段时间里他也和日铸茶“相交日深”,因为日铸茶用料纯正、品质极高,刘基经常以喝茶来解醉。有一次刘基和朋友朱伯言一起从外地回绍兴,途中有感而发赋诗道:“青猿不避游人过,碧涧能消宿酒酣。况有山僧颇解事,何妨聊驻使君。”透过诗句我们仿佛看到那葱绿山壁间的猿猴恣意穿过,途中昨天宿醉的二人尚未清醒,想着到达平水后喝茶解醉。正在交谈之间遇到一位山僧,那山僧向二人询问是否知道哪里可以寻得“绿色珍珠”。二人一听便停马驻车与他交谈。得知山僧也是爱茶之人,特意从京城赶来寻茶,刘基便邀请山僧与他们同行前往,途中三人交谈甚欢,原来茶不仅可解醉,更可结友。
还有一次,刘基有事需要留在日铸,朱伯言便先离开,刘基写诗《茶园别朱伯言郭公葵》给朋友送别:“细水吹烟送客舟,离情恰似水东流。此时对酒难为乐,何处寻春可纵游。”浩渺的江水里倒映着蓝天和山川,远处的水雾笼罩着前行的道路,刘基和友人站在茶园脚下话别。刘基看着远处的景致,想到刚刚两人还一起品茶,突然之间就要分别,心中的不舍就像那绵延不绝的江水。但是船夫已经再三催促,刘基也知道时间紧迫,急忙与友人约定,虽然此次无法对酒当歌,纵情畅饮。但是来日方长,总会再相见,到时找一春日,喝茶赋诗,尽情欢乐。
至正十九(1359)年,朱元璋礼聘刘基助他治国,刘基在任期间立下许多功绩,受到朱元璋的重用。在元末战乱的时候,江南社会动荡不安,品茶的风俗也受到了影响,日铸茶在南宋的盛行之景也成了过去时。直到明代,刘基成为明代的开国功臣,他在绍兴那段时间的经历重新被世人谈论传颂,日铸茶也因此又兴旺起来。虽然说刘基和日铸茶的相遇是短暂的,但是他对茶的喜爱以及留下的相关诗文,都是永恒的。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