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春分至,作为昼夜平分、阴阳调和的关键节点,如何把握这一养生“黄金期”成为市民关注焦点。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市民因轻信民间土方或盲目进补反致身体不适。柯桥区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胡慧良提醒:春分养生需遵循“平和、舒缓、规律、调和”八字要诀,盲目追求新奇养生可能适得其反。
近日,35岁的张女士为“排毒养颜”,连续三天饮用网上某养生博主推荐的“清肠茶”,结果出现腹泻、乏力症状。经胡慧良诊断,该茶饮含过量番泻叶和大黄,会导致脾胃虚寒气滞。
“春季阳气升发,服用苦寒药物会损伤脾胃。”胡慧良为其开具健脾温中类方药,并叮嘱暂停生冷饮食。
无独有偶,62岁的李先生听信“春分吃安宫牛黄丸预防中风”的传言,自行服药后出现头晕、胸闷、腹泻,经辨证为药不对症。
胡慧良表示,春分后阳气渐盛,饮食应以“平”为主,避免过寒过热。他建议,早餐可喝山药小米粥健脾养胃,午餐适量食用荠菜猪肉饺、清蒸鲈鱼等当季鲜味,晚餐推荐菠菜猪肝汤配糙米饭。“此时不宜再吃麻辣火锅等重口味食物,以免加重肝火,影响阴阳平衡。”胡慧良强调。
清晨,瓜渚湖畔常见市民沿河快走。在运动方面,胡慧良建议选择舒缓的方式,如早晨7-9点间打八段锦或慢走2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周末带孩子放风筝是不错的选择,既能舒展筋骨,又能调节视力。”但他提醒,春季气温多变,运动后切勿立即脱衣,以防“倒春寒”侵袭。上周就有小伙子晨跑后脱外套受凉,引起风寒感冒前来医院就诊。
“门诊中‘春困’患者增多,多与熬夜伤肝有关。”胡慧良建议人们作息应与自然同步,在晚上10点半前入睡,早晨6点半起床。若出现“春困”,可在午间小憩15分钟,但不宜超过30分钟。他还推荐睡前用40℃温水泡脚,加入艾叶、生姜各20克,有助于驱寒助眠。
此外,春季养生还需注重情志调节。胡慧良表示,“春应肝而养生”,此时最忌动怒。他建议人们在书桌摆放绿植,心烦时可修枝浇水,或用菊花、枸杞、玫瑰花、陈皮等代茶饮,有助于疏肝解郁、清肝明目。
胡慧良特别提醒,春季养生应因人而异,切勿盲目听信民间偏方。“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养生方法也需个性化。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调理身体。”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