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前移“关口” 筑牢乡村和谐基石

2025-03-20 22:25

来源:

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从宏伟蓝图逐步落地生根的关键进程中,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发态势,且在表现形式上愈发多元,内在结构日益复杂。在这一背景下,创新推进诉源治理的“浙江经验”,成为守护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核心路径,而重中之重在于进一步将工作“关口”前移,从根本上铲除矛盾纠纷滋生的土壤,切实做到“预防先行,化解在后”。

基于村社的地域分布、人口密度以及纠纷发生规律,合理规划公共法律服务区域。在村社居民的家门口,精心打造公共法律服务的“桥头堡”——“法律援助代办点”。这一创新举措,将服务端口大幅前移,为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注入强大动力。当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专业力量深度融合,公安、工会等部门协同作战,人民陪审员、调解员等各方力量紧密凝聚,便形成了极具活力的“多元”基层解纷新模式。

村社的有效治理与蓬勃发展,仅依靠村社干部的力量远远不够。充分发动共建单位与村社居民,积极参与议事、主动投身事务,才是基层治理的破局之道。设立“协商驿站”,开展“网格议事”,构建起村社治理的“命运共同体”,有力推动村社事务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的“治理”乃至“智理”模式转变。“网格议事”当以听民声、解民忧为目的,村社干部主动倾听党员居民诉求,通过设立居民信箱、议事热线等方式,提前告知“议题”,引导居民充分参与,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微末小事”,如修桥铺路、拆旧建新等,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关乎民生的“关键大事”。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不仅显著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更赢得了民心,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要从根源上消除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就必须急农民之所急,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向群众问计问策。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问题的“码上”收集与高效解决,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结合任期目标,紧扣群众需求,确立重点项目,并明确完成时限。村社干部作出公开承诺,亮出详细的履职清单,既方便村社居民监督工作成效,又激励村社干部担当作为。承诺事项需契合科学发展实际,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可过于保守。综合运用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组织考核与代表评议、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村社党组织书记的践诺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评价。对未能履行承诺的干部,严格依规问责,确保承诺兑现,提升村社治理效能。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