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府山街道越都社区明珠苑28幢的朱先生下班回家时,发现楼道灯“罢工”了。他掏出手机,立即给第一网格网格员小王发去了信息:“我们六楼上七楼的公共灯坏了,听对面阿姨讲已经不亮好几天!”第二天,维修工人就来了。看着重新亮起的楼道灯,朱先生给小王发了个点赞表情。
这一幕是越都社区“一键解民忧,‘码’上找网格员”服务的缩影。前段时间,社区在办事大厅、网格驿站等区域均亮出了网格员微信二维码,居民扫码即可“一键添加”,然后直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等反映问题。
“过去居民一时间找不到我们,问题就容易‘卡壳’。”第一网格网格员小王说,为方便居民联系,原先也想过一些“好点子”。例如,将网格联系电话印在卡片上,入户发放给居民,“这招对老年人很管用,许多大爷大妈把卡片贴在家里,有事就给我们打电话,但中青年不太会特意去记电话,习惯碰到网格员或路过网格时,面对面反映情况。”
但要与网格员碰面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年夏天,有居民上班时发现行道树的断枝悬在路边,却因白天没时间找网格员,直到下班后才赶到社区报告。“如果当时能直接发张照片给我们,马上就能处置。”越都社区相关负责人说,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才催生了这次变革。
“现在我的微信成了‘民生热线’,消息多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更高了。”翻着微信里的好友列表,小王告诉记者,自己目前已有了近170位居民好友。像她一样,微信对话如今已成为越都社区网格员的日常,一个个对话框里展示着一次次工作记录:小区花坛里有鸡群,不到2小时网格员和行政执法队员就已上门清理;商铺反映楼上住户漏水,网格员拉起商户、住户和施工方三方对话,“在线”敲定维修方案;公共污水井出现异味,隔天就完成处置……
小小的二维码不仅提升了办事效率,更织密了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不少网格员发现,越来越多“潜水”的居民开始主动参与共建,特别是年轻人,上下班遇到情况,随手拍下就传过来,商户们也都扫码加入,遇事发微信找网格员成了新习惯。值得一提的是,“码”上服务还能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办好相关事项、了解相关政策,除了必须到社区后台办理的程序,网格员还会通过微信沟通,开展上门代办服务。
为更好更快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各网格根据楼幢划分了微网格群,避免大群信息繁杂难以管理,像小王就掌握着第一网格8个微网格的群信息,“平时,我们还会在群里推送居家养老菜单、社区活动通知,分享平安知识等,点对点服务,提高针对性。”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