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全国共942人获此殊荣,绍兴市12位传承人成功入选,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六大类别。其中4位和越城颇有渊源,他们有的生于越城长于越城,有的在越城工作,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绍兴是著名的酒乡、桥乡、戏曲之乡,此次入选的越城四张“金面孔”正是这些文化的代表人物。越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凤花是地道的东浦人,师承越剧名家范瑞娟,是一级演员,先后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等荣誉。吴凤花从艺四十余载,以“文戏武演、武戏文演”的独特风格蜚声剧坛,其主演的《陆文龙》《穆桂英挂帅》等剧目,将传统技艺与创新表演融合,塑造了多个文武兼备的经典角色。除舞台实践外,吴凤花还致力于越剧传承,成立工作室培养新人,并多次携剧赴海内外巡演,推动越剧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来自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的施洁净是绍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师承著名绍剧表演艺术家钱慧韵,为绍剧“钱派”传承人,其嗓音高亢亮丽,唱腔华美圆润,做工细腻精致,吐字清脆利落,感情表达准确饱满,是目前绍剧界的领军人物。曾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二十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首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等戏剧界重要奖项。除个人舞台表现外,施洁净积极投身非遗保护,通过授艺、校园推广等方式,助力绍剧这一古老剧种焕发新生。
古越龙山副总经理、女儿红董事长胡志明是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4年前,18岁的胡志明进入绍兴市酿酒总厂(古越龙山前身),从此与黄酒结缘。他师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阿牛及李家寿、沈锡荣等,熟练掌握绍兴黄酒酿制的全套工序流程和核心技艺,以匠心铸就传奇。2008年其主导起草《绍兴黄酒》和《黄酒》国家标准,为产品质量提升和行业有序发展作出引领贡献。他还坚持传承实践,积极开展带徒授艺培养后继人才,大力推动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和装备提升,加强理论研究,推动进校园传承教学,参加各级交流展览活动等,在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的保护传承、振兴发展和传播服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浦街道的张月来是石桥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17岁随舅舅学石匠手艺,掌握石桥营造整套流程和技术难点。从业50多年来,他在绍兴、杭州、嘉兴、上海等地参与建造了150多座桥梁。他坚守传承,配合绍兴市古桥学会工作,收徒10余人,搜集保存资料和工具,参与理论研究与交流,推动技艺进校园,全方位促进绍兴石桥营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和传播。
代表性传承人是非遗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遗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据了解,近年来,越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非遗的相关规定,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视为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多管齐下,积极作为,全方位守护珍贵的非遗资源,尤其是在传承方面,从政策支持、资金补贴,到场地提供、宣传推广,大力鼓励和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广泛开展传习活动,助力非遗代际延续,让古老技艺和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