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乐天;元稹,字微之。他们两个都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并且是至交。元二十五岁的时候和白居易同中进士,两人缘分甚深,兴趣相投。同时为官也同时被贬,一起提倡新乐府诗并且都喜欢喝茶。一直到元稹去世前,两人都交往密切,从未间断,世人称他们为“元白”。这种关系下他们两人之间自然少不了趣事,其中就有一件关于茶的。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白居易到越州(今绍兴)避难,短暂接触了越州的秀美山水及风土人情后便十分喜爱。之后在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心中欣喜不已,没想到第二年好友元稹便任职越州。杭越只有一水之隔,两人常用竹筒递诗,互相问候。元稹十分喜爱喝茶,他早就听说越地茶极为著名,白居易通晓友人心绪,在信中时常向他介绍越地茶。
在两人传诗互通时,民间也热闹不已。得知两位有名的大诗人分别到杭州、越州任职,百姓们议论纷纷,一时之间“元白”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起初百姓们并不了解这两位诗人,把他们当成只能远观的“偶像”来看待。后来得知这两位大诗人特别喜爱喝茶,尤其喜爱越地的名茶,心里的距离感便逐渐缩小。因为“元白”提倡新乐府诗,将俗言语人诗,并且“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白居易传》),百姓们可以轻松地理解他们所作诗的意思,再加上他们毫不吝啬地在诗中表达自已对当地的赞美之情,写下“天下风光数会稽”“会稽天下本无俦”“老大那能更争竞,任君投募醉乡人”等诗句,慢慢地,他们两人和其诗作都备受百姓们的推崇和喜爱,其诗作也在民间盛行了起来,他们二人关于茶的趣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越地盛产名茶,唐朝时期,会稽山日铸岭的日铸茶全国闻名,两人都特别喜爱喝茶,经常前往平水镇买茶。有一天元稹又去平水买茶,他一边和百姓们打招呼一边欣赏风景。突然一个儿童手里拿着一张纸从他身边跑过去,边跑边喊:“‘元白’出诗啦,‘元白’出诗啦。”他觉得很奇怪,便一路跟着儿童到了一所学堂。看到里面很多儿童在抄写自己和白居易的诗,态度特别仔细认真,而且数量也很多。他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儿童回答说“元白”的诗可以拿到市场上换取茶茗,可以达到一篇一斤的高价。元稹心下又惊讶又感叹,万万没想到自己和友人的诗如此受人喜爱。
元稹买完茶回到家中,便立刻给白居易写信,将今天的所见所闻告诉了他。白居易听后也非常感动。后来二人还得知,以诗换茶这一现象不只出现在平水,也出现在被誉为“唐诗之路”的浙东地区,在那里只要“元白”一出新诗就有人传抄到纸上,拿到集市上去换新茶,这些足以说明当地人对“元白”两人以及茶的喜爱之情。在任期间,两人和当地百姓相处极为和谐,互相敬重,因诗与茶形成了一段佳话。
自古以来,诗和茶之间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缘诗情,醉茶赋诗。约几位好友,或在竹林中,或在溪水旁,品茶赏景,吟诗作对,潇洒自在。“以诗换茶”可以说是等价交换,因为实际上它是拿一份真情换了一份心意,也是诗人与百姓之间独有的一份默契。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