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在沥海街道北部海涂区域,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传感器的无人机正沿预设航线执行巡检任务,精准巡视该区域的每一个角落。这是滨海新区探索“低空+城市管理”创新实践的缩影。今年以来,滨海新区产业保障局聚焦无人机人才培育、多元应用、数智保障三大维度,打出“1+3+N”(1支无人机飞行小队,3个拓展场景,N个联动交互平台)组合拳,推动城市管理向立体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人才是第一要素。“通过实施‘新执法人’培育计划,沥海街道将无人机操作技能实训纳入执法队员专业素养培训范畴,实施‘订单式’城市管控低空人才培养,集中孵化无人机飞手。构建起‘无人机驾驶+法律职业资格+机动车驾驶’三证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越城区行政执法队沥海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队已有19名队员考取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组建了无人机飞行小组,实现无人机执法辅助日常化。
“接下去我们将继续扩大‘新执法人’培育范围,计划全年开展两次相关培训。”滨海新区产业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外,滨海新区成功建立无人机“210”航拍巡查模式,即重点区域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一般区域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对施工、变动区域实时监测。
在滨海新区一处建筑工地,执法队员正操控无人机对裸土覆盖、围挡设置等进行全景扫描,以便比对历史影像形成报告。滨海新区创新实施“无人机+”智能辅助执法行动,利用无人机低空近地面巡查管控的视角优势,已开发“低空+秸秆焚烧”“低空+工地监管”等多元应用场景。在工地监管方面,借助无人机全视角影像,建立地块、工地等“一地一档”数字图像监管信息库,为动态监管、数智比对夯实基础。在治理秸秆露天焚烧方面,依托无人机精准定位和影像复盘等技术优势,成功编制《北部海涂区域秸秆管控指导手册》,为高效精准扑灭秸秆露天焚烧提供支撑。
“今年以来,利用无人机高空巡查,我们已出动执法队员1028人次,出动无人机345架次,记录数字影像330余个,助力查处城市管理领域相关案件71起。”滨海新区产业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智能监测是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大利器。”新区产业保障局工作人员表示。在沥海街道智慧指挥中心,无人机拍摄的实时画面与“园区监管一件事”“数智沥海 智慧综治”等平台数据深度融合,并配套监控探头等“静态”载体,形成高、中、低空立体化监控网络,有效消除日常平面监管中的“盲区”。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完善低空城市巡检体系建设,探索无人机在更多城市管理场景中的应用,包括夜间巡查、应急抢险等,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打造低空经济新标杆,赋能滨海新区城市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滨海新区产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朱灵斐 编辑:尉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