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大家出游热情持续高涨,为不少地方带来了“泼天流量”。长三角作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不断有城市、县域、乡村或景区“爆款”。下一步,长三角该如何携手共进,建设世界级的重要旅游目的地,让长三角文旅不仅“出圈”,更能“出海”?
创新机制,让长三角城市群“美美与共”
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过7700公里,占比首次过半。“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建设,为人员流通、经济流动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成为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显著优势。
随着高铁网络的日益完善,人们的旅游目的地从传统的沪宁杭、苏锡常、甬台温、黄山等地,进一步拓展至皖南、浙西南、苏北等区域,也为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带来机遇。
在提振内需方面,长三角城市群差异化、多样化的消费场景,让大家“愿消费”“想消费”“能消费”,进一步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在对外开放方面,串珠成链的长三角各地,也能携手为入境游客提供更深度的文化体验,让他们更好领略江南水乡、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长三角区域可以进一步创新机制,加速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协同,助力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市场和品牌成为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国际化交融的生动样本,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长三角城市群成为世界瞩目的亮丽名片。
“免签+流量”双引擎,打造入境游“黄金走廊”
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一定要用好240小时免签政策。中国已对54国过境免签延长至240小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吸引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的政策,能够让他们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长三角一定要用好流量经济的基本规律,做好宣传和规划,吸引并留住入境流量。
对于长三角而言,传统的文旅资源,用自媒体吸流量等创新方式来拓展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上海往往是老外入境游第一站,要想把老外留在长三角,长三角就要抱团整合宣传,可以选择在那些中国已经出海的社交媒体上多做宣传,多向老外推介长三角的风景名胜、特色小吃、非遗文化等,让老外产生旅游兴趣。除了宣传好外,还要设计一些便捷化的旅游线路,让老外从浦东机场下来后,可以很容易地到达长三角其他地方。
长三角旅游在硬件、软件、服务上其实已做得很好,可以针对新经济、新消费策划一些新热点新亮点,来吸引流量。比如,随着这几年冰雪运动的兴起,长三角可在冰雪经济上做文章,建设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设施,设计“夏季到长三角来玩滑雪”的冰雪主题游,同时也要做好产业链合理规划与调控;又比如,上海乐高乐园将于今年夏季在金山区枫泾镇开园,枫泾镇和浙江毗邻,长三角可以早做规划,多出创意,尽可能让这波乐高乐园的流量,辐射到长三角多地。
据《新民晚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