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沥海街道老年学校学员规模从300人次增加到400人次,面对这一新形势,学校不得不推出系统性改革方案,新增多门“国潮”课程,以满足实际需求。那么,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其魅力何在?
近日,记者在沥海街道老年学校了解到,该校始终践行“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开设8大类课程,涵盖声乐、书法、茶艺等领域,全年组织实践活动20余场,形成“学用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
据悉,学校不仅获评“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更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健身操《彩球飞舞》斩获省级老年教育学习成果一等奖,“潭许十宝”莲花落演出登上省级春晚舞台,学员张华梅被评为浙江省“浙里美”老年学习达人。这些成果背后,是该校对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还有每一位学员对于课堂的热爱和付出。“在这里,我找到了退休后的‘第二人生’!”学员代表高元龙分享了自己在老年学校收获的温暖和感动。
去年秋季学期,该校学员规模300人次,而2025年春季班,学员规模一举突破400人次。为此,学校聚焦“提质增效”目标,推出系统性改革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新增戏曲、中国舞、旗袍形体等“国潮”课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育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方面,强化“课堂+实践”双向联动,计划开展红色文化采风、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推动老年学员从“学习者”向“传播者”转型。硬件保障则全面升级,适老化改造后的教室配备智能教学系统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设备,并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监测机制,为银发学员筑牢安全防线。
沥海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奕伟刚告诉记者,街道将持续加大资源倾斜力度,通过引入高校师资、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探索“文化养老”新路径,致力于打造更具活力的老年教育“沥海样板”。
(越牛新闻综合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朱灵斐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