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沉醉绍兴:坚贞竺可桢

2025-03-14 10:02

来源:

竺可桢从小就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但不像方仲永那般长大后就寂寂无名,反而在气象学方面发光发热,成为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同时也是领路人。

竺可桢自幼就聪明好学,五岁时进人学堂开始念书,七岁开始写作文。他写作文从不是为了凑字数,常常是自己写了一遍,觉得不好,于是重新拿起笔另写一篇,一直写到他自己满意为止。

有一天晚上,等他完成自己一天的学习计划,躺上床准备睡觉时,公鸡已经开始啼叫,母亲怕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就采取了陪学的方式来监督竺可桢。有时候他会随母亲睡着,但是当天蒙蒙亮,鸡开始打鸣的时候,他又会爬起来背诵老师所教授的文章。这种刻苦的精神使他不仅在学习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是对他自己以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竺可桢从小学毕业升到上海的澄衷学堂时,一件学习以外的事情困扰住了他:虽然他的才学在学校无人能比,但他的身高体重都达不到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他也因此成为其他同学讥讽和嘲笑的对象。

有一天,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迎面走来了几个同学,有的朝他挤眉弄眼,有的故意大声挖苦:“好一个寒酸的小矮子,准活不过二十岁!”这几句话深深地刺痛了竺可桢。于是他连夜制订了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还将“言必行,行必果”这条格言抄贴在宿舍的床头,时刻警醒自己。

从那以后,竺可桢每天听到鸡鸣就起床到校园里跑步、做操、舞剑。在一个下雨的清晨,竺可桢从睡梦中被雷声惊醒,看到窗外密密麻麻的雨点,他犹豫了一下:今天还要不要起床锻炼呢?想到有一回间断,就还会有第二回、第三回……他迅速起床换衣服,冒雨完成了自己当天的锻炼计划。

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竺可桢的体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再也没有请过一堂课的病假,并且全班同学,包括那些曾经嘲讽过他的同学,都开始称赞他是“智体并重”的模范。

他坚持不懈的付出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回馈,先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后选人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

后来他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热血,回到了阔别八年的祖国怀抱。回到祖国后也不受高官厚禄的引诱,充当起了园丁,在学校教授地理和天文气象课。

竺可桢的一生,正如他的字“藕舫”,藕虽然埋没于污泥之中,但它将自己的全部营养贡献出来,使莲花亭亭玉立而不被烂泥污染,而且藕本身也是洁白的。

一生如藕,洁白无瑕;气象研究,亭亭玉立。这就是竺可桢。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