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滨海构建多元化研学游产业体系

2025-03-13 08:10

来源:

马山街道尚巷村研学现场

研学去哪里?答案是:绍兴滨海。

如今在滨海新区,各村持续擦亮文化标识,深化村企合作,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研学游项目,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如火如荼的研学游,擘画出一幅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图景,正成为滨海新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深挖村内资源

打造特色研学游

“小朋友,你们知道墙上手拿钢叉的这位是谁吗?”“是闰土!”近日,在孙端街道安桥头村,鲁迅外婆家景区工作人员冯佳燕正带领孙端街道中心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参观朝北台门,开展“鲁迅外婆家的一堂课”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学习了解鲁迅的生平故事与文学创作,并体验祝福年俗、集章套印等趣味环节。

在朝北台门内,数字化手段让鲁迅文化和非遗民俗焕发新活力;长妈妈祝福店里,搡年糕、做汤圆等活动精彩纷呈;“迅哥乐园”中,孩子们种鲜花、摘蚕豆、拔甘蔗,体验田园的四季乐趣;梦回平桥公园里,滚铁圈、踩高跷等传统游戏引得一片欢声笑语……

近年来,安桥头村整合村内资源,深化“鲁迅外婆家一堂课”研学游品牌建设,挖掘并还原鲁迅童年趣事,将非遗文化、田园文化、乡土文化深度融入研学路线,吸引越来越多研学团队来该村体验。去年,安桥头村接待百余批省内外研学游客,并带动村内餐饮、住宿、农副产品等产业发展,村内业态营收近228万元。

同样,在马山街道尚巷村,研学游经济也展现出蓬勃活力。作为绍兴著名师爷骆照的故里,尚巷村先后修建师爷纪念馆、师爷公园和师爷台门等文化场所,推出保温杯、书包、扇子、钥匙扣等“骆大师爷”系列文创产品,充分挖掘“师爷文化”开展内容丰富的研学游项目,如师爷动漫人物体验、小师爷剧本演绎、学习师爷办案精神等。“去年,尚巷村接待研学游客3000余人次,其中有袍江小学、鲁迅小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等多所学校的学生。”尚巷村党总支副书记骆志英介绍。

此外,尚巷村还整合村内10余户果农,结合师爷文化打造占地300多亩的师爷四季水果采摘园,种植樱桃、桑葚、猕猴桃、草莓等,相继推出“小骆师爷尚巷探‘蜜’研学记”等沉浸式研学项目,推广“水果pH值实验包”“一张会发芽的种子券”等文创产品,让参与研学者体验水果采摘的乐趣。

“尚巷村去年通过销售书包、水杯、酱鸭等文创产品、农产品以及水果等,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超20万元。”骆志英告诉记者,当前,能容纳近300人就餐的尚巷村家宴中心(研学中心)改造项目正在火热建设,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尚巷村旅游接待能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补齐文旅服务短板。

深化村企合作

共绘发展新图景

除了立足村内资源打造“造血型”研学游项目,滨海新区还积极探索村企合作模式下的研学游发展之路,位于沥海街道一景牧场的研学观光游便是生动体现。

2012年,一景乳业生态牧场落地沥海街道。为实现海涂资源集约化利用和产业发展的共富双赢,沥海街道联动一景乳业党支部与周边华平村、新联村在内的7个村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流转盘活曹娥江畔海涂75丘3000余亩土地,用于打造产业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一景生态牧场。

如今,集牛乳产销、农业生态旅游、亲子互动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一景生态牧场已成为沥海街道农旅热门打卡点,每年接待研学观光团队150余批次,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鲜奶土司等衍生商品销售收入超500万元。

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周边村庄村民搭上共富“顺风车”。浙江一景生态牧业有限公司以定向收购、优先采购等方式鼓励周边农户种植青贮玉米等奶牛饲料,带动相关种植户每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同时,公司每年还向周边7个村支付相应土地租金,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距离一景生态牧场8公里的新联村租给一景生态牧场410余亩承包地,不仅盘活了村集体闲置土地资源,更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这笔稳定的租金,用于村里道路修缮、环境整治、便民服务等各项民生支出。”新联村党总支书记俞华丰告诉记者,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企业开拓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空间,村集体实现了稳定增收,村民也享受到了发展红利。

研学游正成为滨海新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深挖本土资源、创新特色研学游项目、深化村企合作等方式,滨海新区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元化、高品质的研学游产业体系,为打造产城人文融合示范区注入强劲动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张柯 编辑:邵正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