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赏花这门眼下平常却又热门的活动与文化嫁接起来,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眼下正值春暖花开季节,梅樱桃李等不少树种竞相开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赢得人们争着观赏。赏花已经成为旅游经济中的一道热门快餐,于是媒体人在报道时称之“一朵花”就能催生一波春日经济。这确实是一种令人惊喜的社会现象。
赏花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人的文化活动,自古有之,至于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那是在赏花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有饮食、交通、购物等各种消费需求。商家抓住人们的这种需求,不失时机地推出更适合消费意愿的各种物品和活动,提升了经济效益,这当然是好事情。但笔者认为,既然赏花是人的文化活动,如果在文化上下点功夫,那么这种活动不仅能获得经济效益,还能够提高人的文化和精神素质,对人来说这是更重要的收获。
这种联想是笔者在几次赏花后产生的。一次在某地赏梅花,有一位女士带着一本古代诗词,一边指着梅花,一边诵读一首赞美梅花的古诗。孩子跟着她读着诗,还不时提问,这种温馨的互动让人颇感新意。还有一次,有好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携着画板和调色板在对花写生,他们专注的神态与盛开的花儿是一个很好的组合。
以上两个画面仅是一般赏花活动中时常可以发现的小镜头,但也说明平平常常的赏花是完全可以作为文化活动走进人们的生活中的,并可能对人的审美行为、思想追求带来有益启迪,只是社会还没有形成这种自觉。因此,笔者认为趁着繁花接连登场的时机,家庭、学校、相关部门或单位不妨针对赏花活动中的文化,有意识地做些工作,将赏花的文化内涵彰显出来,以此提高赏花人的文化品位。
首先是赏花互动。在赏花活动之前家长或者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讲讲所赏之花的特性和生物知识,讲讲与此花有关的古诗词或典故、故事,让孩子们产生赏花的兴趣,这样会让一次看似平常的赏花,充满无穷意义,会给孩子和自己增加知识,带来乐趣。
其次是古风表演。最近,笔者在某地赏梅花,正好附近的一户人家有人在弹奏钢琴,优美的旋律与眼前的花境非常协调,令人赏心悦目。由此笔者想到,如果在花事繁盛之时,有人在公园或野外组织一些古风表演,那么赏花的内涵更丰富了,肯定能得到赏花人的喜爱。
再次是文化创作。这对有赏花爱好的人来说是提高自己的机缘。如今,人们的闲暇时间比过去增加不少,许多人也在利用这些时间从事文化创作,很有意义。照相、写作、画画都是文化的好形式。赏花之余,潜心创作一些作品,即使在朋友圈里发布,与大家分享,也能起到传播文化、提高自己、感染他人的作用。
总之,把赏花这门眼下平常却又热门的活动与文化嫁接起来,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