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道树:增绿添彩留住乡愁

2025-03-12 07:27

来源:

今天,是第47个植树节,让我们一起走近绍兴的行道树,去探一探行道树的奥秘。

行道树是现代城市道路的必备配套设施,具有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遮阳、降低噪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的作用,也体现了城市的独特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

●记者 王敏霞 实习生 屠甜甜 文

记者 黄 霄 摄

近20个行道树品种

以香樟树和法国梧桐为主

在绍兴,提起行道树,多数人想到的是香樟、法国梧桐。其实,目前绍兴行道树的品种丰富多样,除香樟、法国梧桐外,还有栾树、杜英、银杏、榉树、无患子等近20个品种,其中,以香樟树和法国梧桐最为多见。在越城区,香樟树是最重要的行道树,总数超过3万棵。

“市区人民路、中兴路、解放路、延安路、涂山东路、阳明北路等主干道,行道树以香樟、法国梧桐、银杏为主。”越城区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那么,什么树才会被选为行道树呢?

园林专家总结:树形高大优美,枝繁叶茂,树木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还要能抗污染、耐风暴、抗病虫害。也就是说,需要颜值和实力兼备的树种才能入选。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的吕孝蓉解释:要成为城市的行道树,首先需要是高大的乔木,树冠的冠幅足够大,其次是虫害一定要少,养护起来要相对简单。此外,种植土壤要求比较低。

每一种行道树各有优缺点。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在绍兴容易存活,而且生长较快,但其扎根浅,在根系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破坏人行道的路面,导致地面拱起,遭遇台风等恶劣天气时,也有被“连根拔起”的危险;香樟树虽然没有扎根浅的问题,但由于枝条较脆,在刮风、下雪天气,容易造成枝丫断裂等。银杏树有落叶的困扰、柳树面临着飞絮问题,但总体上来说这些行道树的种植推广,利大于弊。

吕孝蓉说,绍兴的行道树也不是一开始就有那么多品种,而是通过不断地论证尝试后才推广,时至今日,为了配合城市建设需要,行道树的树种选择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中。

据介绍,为了增加行道树的观赏性,绍兴许多道路两边除了种植乔木,还增加花卉树木的交叉种植,比如越城区阳明路、云东路上种植樱花树,就是近几年来的尝试。此外,黄山栾树因不同季节不同色彩的特色,目前也逐渐进入了行道树之列。

绍兴自古种植行道树

唐时连片种植槐和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行道树的国家,目前也是行道树最多的国家。

我国最早关于植树的记载是在周朝,“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古人通过在路边种树来标记道路范围。秦代推行全国修路,以“驰道于天下”,又颁布了路边植树的政令。可见,种行道树的传统在我国延续了两三千年。

绍兴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行道树的种植历史十分悠久。

绍兴市文史专家任桂全介绍,对于城市绿化,从造园、植树到养花以增添城市绿色,这在范蠡建造越国都城时就已开始了。他选择以种山、蕺山、龟山等9山为城址,这就把绿化融入了城市之中,更为后来绍兴山水城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一种传统,植树在秦汉和六朝时期,也得到很好继承和发扬。唐宋时期,绍兴的城市绿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从朝廷到地方官员,开始把绿化提上议事日程。

“槐柳萧疏绕郡城,夜添山雨作江声。秋风南阳无车马,独上高楼故国情”。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在浙东观察使署任左威卫兵曹参军的羊士谔在《登楼》中这样形容当时越州的美,可见在唐代,绍兴就已经在护城河与城墙内外种植树木来美化城市了,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当时绍兴连片种植的是槐树和柳树。

“到北宋时,越州城墙继续保持着‘树绕城’的绿色景观。”任桂全说。刘敞《出城》诗所谓“水映朱扉树绕城,午天喧煦仆姑鸟”,即绕城之树当在城墙外侧、护城河内侧,构成了城门、碧水、绿树、水鸟和谐相处的城市风景线。

目前绍兴城内年龄最大的行道树,是延安路上的一棵老樟树,国家一级古木、树龄1044岁。这棵老樟树是绍兴人的乡愁——“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经历千年的时代变迁,这棵树充分反映了绍兴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的演变。

在许多老绍兴人的记忆中,当代绍兴种植行道树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1956年左右,绍兴开始在大街(即现在的解放路)、胜利路、上大路的两侧行道上种树。之前没有专门的行道树。”今年89岁的市民周国富回忆说,当时绍兴城内就一条“大街”,种树就从这里开始,胜利路、上大路上集合了不少企事业单位,所以也开始在这些路上种树。“种的都是小株的法国梧桐,但在1958年夏天的超强台风中,这些种植才两年的梧桐树不少被刮倒和折断了。”他说。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易打理好存活、可净化空气、遮阳、观赏价值极高,法国梧桐被大规模推广种植,后来随着城市道路越来越多,行道树的数量和品种也逐渐增加。

林荫大道是一道风景

乡土树种要与时俱进

北京的国槐、上海的法国梧桐、长沙的香樟、武汉的水杉、桂林的桂花树……每个城市都有代表性的行道树,充满了一方水土的韵味。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与园林建筑学院的李教授认为,城市行道树的种植养护是一篇大文章。如今城市行道树在保持功能性的同时,正越来越凸显观赏性,以种植梧桐、银杏、香樟、水杉等为主的各具特色的林荫大道正成为时下都市人的宠儿。这些以行道树为特色的林荫大道也正在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他认为,绍兴并不缺少林荫大道,比如越城区环山路的“梧桐大道”、稽山路的“银杏大道”、阳明路的“香樟大道”,上虞章镇的“水杉大道”等,都是微信朋友圈和网络平台上的网红。当然,随着行道树的观赏价值不断提升,园林绿化部门还可以在树种上进一步优化,比如在现有的行道树推广树种中,挑选出更具观赏性的品种。

也有农林专家认为,为城市选一棵行道树需要30至50年的时间来印证它与城市的适配性,但面临城市的快速发展及潜藏的绿化需求,去寻找一棵真正既能代表城市地域特色又与城市适配的树种并不容易。

绍兴的市树是香榧树,为什么行道树却不见香榧树?总有市民好奇地问。据了解,主要是因为香榧树栽培难、长得慢,对湿度、气温、土壤等要求较高,不适宜成为城市行道树而广泛种植。

对于绍兴还能够增添什么行道树品种,吕孝蓉表示目前绍兴的行道树多以本土树种为主,这些树种是长期历史、地理选择的结果,最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最能反映地方特色、最持久且不易灭绝。“植物的成长受气候、土壤环境影响非常大,即使气温只差几摄氏度,树种的选择范围就有很大不同。同处浙江,温州的行道树中有榕树,但榕树却无法在绍兴大规模种植。过去我们也引进过其他的树种,但由于水土不服,成活率并不高。”她说。

“法国梧桐到了春天飞絮就特别多”“香樟树的小果子掉地上会影响人行道环境卫生”……采访中,不少市民对于行道树的养护也提出了不少意见。越城区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行道树是城市绿化养护中的重中之重,不同的树种会根据季节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春季进行灌根治虫、抹芽、补种;夏季则重点防汛防台、抗旱浇水、防病虫害,并对处于风口处的行道树加以支撑;秋冬季至来年开春期间,进行修剪整形和施肥作业;冬季还会对树干进行涂白防冻,并检查支撑设施,确保行道树健康成长。

对于市民关心的法国梧桐飞絮问题,养护人员会在每一年的秋冬季,树木落叶之后对这些树木进行一次整体的精细化修剪,并在春季前后使用抑制剂,抑制树木的花芽分化及果实的形成,从而减少飞絮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