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他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中国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他生性自由,放荡不羁,被贬为永嘉太守后,便任情遨游,也正因为被贬官,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游山玩水。但凡游山,必定要探寻最为险峻幽深的地方。为了便于行走山路,谢灵运还发明了一种被后世称为“谢公屐”的鞋子,在上山时便去掉前面的鞋齿,下山时则去掉后面的鞋齿。
谢灵运家族家底丰厚,回到会稽后也生活富足,奴仆众多。因此每每游山玩水时,有许多的门生故吏与他一同前往。在一次寻常的出游中,谢灵运在探幽寻秘间来到了天姥山。然而,天姥山的神秘虽然吸引了谢灵运,但也注定了其人迹罕至,道路难寻。“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谢灵运就带领着百余人浩浩荡荡地伐木取道,从始宁南山一直到临海。时任临海太守的王琇听闻,以为是山贼来袭,甚是惊恐,后来得知来的是谢灵运才安心。这条古道保存至今,被命名为“谢公古道”,在浙江新昌斑竹村内仍可寻得其中一段。
在伐木取道期间,天姥山的绿樟巍峙、峰峦高耸触发了谢灵运的诗意灵感,让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等佳句名篇迭出,自此之后,天姥山名扬天下。
后世越来越多的诗人才子慕名来到天姥山,李白也曾到谢公古道感受谢灵运当年所见的天姥山清丽的景色,写下《别储邕之中》,留有“借问中道,东南指越乡”的诗句。后来,四十六岁的李白居住在东鲁,仍然对天姥山魂牵梦萦,竟然在梦中又去了天姥山,在梦醒后趁着余兴,写下了气势恢宏的佳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奔放飘逸的情怀,使这座诗仙歌之向之的山岳,愈加名扬四海。
天姥山也就成了古代文人雅士心中的圣山,“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全唐诗》共收录了两千多位唐朝诗人的诗篇,其中竟有四百五十多位曾抚剡溪之水,望天姥之峰,留下了洋洋洒洒一千五百多篇咏颂天姥山的诗篇。
在自然山川中,我们才能短暂地忘记现实的烦恼和忧愁,将我们蒙尘的心灵洗涤一清。因此,谢灵运创作山水诗的黄金时期恰好是在他永嘉被贬的一年时间里。
在群山环绕中,永嘉的山水赋予了谢灵运无限的灵思,而他也选择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由所见所感再到所悟的过程,将自己的感悟通过诗句传达给世人。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