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联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启动了第七代演员招生,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学生报名,最远的来自黑龙江。这也是“浙艺”相关专业近年来报名情况最火爆的一次。
戏剧,大多有地方局限性,即便是有着“第二国剧”之称的越剧,受众也相对局限于江浙沪闽地区,而且各地都有自己的越剧团,招生报名基本上实现本土化。像这次的全国招生引来东北的报名者实属罕见,一方面说明越剧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绍兴小百花的知名度与号召力。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86年,如今已开始第七代演员招生,平均差不多6年才招一次,“七招”距上次招生更是时隔10年,可见越剧也曾有过低迷期,但“小百花”从未停止过培育新人的步伐,6次招生让剧团老中青“代有才人出”。如今,随着陈丽君、李云霄等新生代演员的破圈引流,越剧吸引了大批年轻戏迷,其溢出效应也正面影响着学生的报名热情,这自然是个好现象。
那么,面对红火的年轻化越剧,该如何乘势而上做深传承文章,又该如何引导新人进行创新实践?这是时代赋予越剧人的文化责任,也是越剧必须面对的改革难题。因此,在委托“浙艺”进行定向培育的同时,要同步思考百年越剧如何振兴的课题,因为“小百花”培育的“第七代”不仅是明日戏台的主角,更是推动越剧走向创新繁荣的主力,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唱功与表演的传授,更不能受饭圈文化的干扰,而是要注入革新的基因与发展的动能,在高质量传艺以确保传统越剧艺术得以延续的同时,更应通过系统教育,让新一代越剧人才能够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剧目和表演形式的当代化发展。
一出《新龙门客栈》的情景越剧,让看惯了才子佳人莺莺燕燕的戏迷大呼过瘾,让年轻戏迷纷纷打卡并疯狂转发短视频,这充分说明越剧的受众不只老年人,越剧的市场还有待开发的潜力,关键要推动越剧的年轻态改革,使之成为老少咸宜的泛群众文化,就像《哪吒2》一样,谁说动画片只有小孩子喜欢看,吒儿还不是引发全球影迷的追星热潮。所以,艺术不分门类,创新才能发展,这批新生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提升文化素养、拓宽艺术视野、参与新剧创作、融入现代元素,并要尝试跨艺术融合,借鉴话剧、影视等其他艺术形式丰富越剧的表现手法,让越剧有更多新意与看点。
顺便说一下,作为越剧青年演员中的“顶流”,陈丽君与AI虚拟演员搭档的折子戏火爆网络,也引发了人们关于AI时代如何促进越剧更好发展的讨论。我想,在科技改变生活的当前,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科技改变艺术的必要性,新一代的小百花演员不妨放开手脚,通过AI破题全新的表演形式,让越剧舞台和越剧电影焕发新的活力。
作者: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