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春奔涌 逐梦乡野

2025-03-10 10:54

来源:

全媒体记者 戚罗燕

当青创客浪潮漫过虞山舜水,千年越窑淬炼出非遗新语,地标影院重构城乡文化圈层,山居美学重塑田园价值链……一场以文化为笔、以创新为墨的共富实践,正在虞舜大地蓬勃生长。从活化非遗到破界融合,从场景再造到生态重构,青年力量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着“文化铸魂、业态塑形、创客赋能”的立体叙事。

青瓷新语

非遗活化谱写乡创共富路

制作青瓷、炒制茶叶、品茗鉴器……坐落于下管镇牛栏山虞山隐生态园的“山隐·浮翠”非遗茶空间,以5000平方米的沉浸式文化场域吸引着八方来客。这座由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顾少波主理的首批市级非遗茶空间,将千年越窑技艺与当代生活美学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新动能。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曾承制G20杭州峰会国礼《和》字盘、作品入选亚运会特许商品的“85后”匠人,早年竟是五星级酒店厨师。2010年,顾少波转投青瓷事业,从零起步的学徒生涯中,他展现出天赋:拉坯雕花技艺突飞猛进,仅用4年便完成从学徒到顾氏越窑研究所负责人的蜕变。

“理解青瓷精髓必须溯源传统,那时我是一股脑儿钻在了瓷器堆里,像着了魔。”为追寻技艺本源,顾少波踏遍上虞古窑遗址,搜集研究数千枚碎瓷片,通过残片还原唐代青瓷器,在故宫博物院专家见证下重现古代制瓷工艺。

初试窑火时因烟道未开导致整窑作品报废的教训,让顾少波养成事必躬亲的习惯。为研究釉料配方,他连续数月闭门试验,仅凭5平方厘米的秘色瓷残片,耗时一年攻克“千峰翠色”的烧制奥秘。这份执着成就了诸多艺术突破——从首获全国银奖的《莲之昭昭》,到作为国礼赠予哈萨克斯坦副总理的《吾色洗》,再到亚运会特许商品《青影》系列,他的创作轨迹诠释了“守正创新”的内涵。

“非遗传承不应囿于博物馆的静态保护。”顾少波将目光投向青瓷生活化探索:通过与茶道师、花艺家跨界合作,开发出兼具实用与美学的茶具花器;为绍兴兰亭定制的文创茶具《忆兰亭》,巧妙融合王羲之书法元素与秘色釉工艺,让千年越窑走入日常生活;设计与数字潮玩结合的青瓷“瓷猿”,将越窑青瓷的典雅与厚重带入数字空间,让传统工艺在虚拟世界焕发新生。

在下管镇,顾少波构想着如何让散落的优秀农耕旅游资源连成一片,让传统农业回归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因子,打造特色地域文化研学品牌。作为农商文旅融合的生态综合体,虞山隐生态园深耕茶瓷与耕读文化:“山隐瓷谷”承续古法,“山隐食房”创新味觉体验,“山隐造物”孵化文创,“山隐茶咖”演绎当代茶道,“山隐学堂”传承技艺,“山隐乡创”联动周边村落……其“常在性客流量”设计打破传统文旅的季节局限,形成完整文创生态系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光影破界

地标影院点亮城乡文化圈

3月7日,在虞北商贸重镇盖北镇,“冰慧时代”电影院的霓虹招牌在夜色中格外醒目。主理人成唯斌正调试设备,为妇女节团建专场做准备。这座由“90后”青年打造的港式复古影院,以文化新业态激活乡村消费活力,成为连接城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闪亮地标。

土生土长的盖北人成唯斌曾在外从事金融行业。2024年春节回老家探亲时,他敏锐地察觉到家乡文化生活的“缺口”:当地居民需驱车半小时赴城区观影。“这份落差点燃了我对家乡的情感,也催生了跨界创业的念头。”成唯斌回忆道。

经深入调研,成唯斌瞄定了盖北核心商圈——“幸福里”1400平方米的场地,斥资近千万元打造文化地标。通过多地考察,最终确立“港式复古”设计理念,既重现经典文化记忆,又融入现代科技内核,致力打造一个兼具文化温度与时尚气息的公共空间。影院设有4个影厅,共220余座,与浙江时代电影院线合作,于今年1月3日开业,春节档期场场爆满。

“每个细节都是情怀。”成唯斌指着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强调,“每个位置都是黄金座位。”座椅间距宽敞,另设双人情侣座、单人电动沙发座,满足个性化需求。配套服务同样彰显巧思:咖啡吧台飘散着现磨咖啡的香气,“观影套餐”组合涵盖了爆米花与特色饮品,从硬件到服务形成完整的消费链。

影院名称“冰慧时代”取自成唯斌夫妻俩姓名的谐音,承载着这对年轻夫妻深耕家乡文化沃土的深情愿景。“以前看贺岁片要进城,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同步大片。”盖北镇新居民茅国峰的感慨,道出了3万多新盖北人的心声。影院不仅成为家庭娱乐的首选地,更为居民、创客群体搭建起了休闲娱乐新平台。

“我们想做的不仅是放电影,更是打造一个让文化生根、让乡愁安放的活力空间。”成唯斌透露,将把附带的露台改造升级成网红打卡点,白天是创客的灵感露台,夜晚是家庭的星空影院,周末是年轻人的文化派对。

山野创变

山居美学重塑田园价值链

晨雾缭绕的溪畔,陶轮转动的轻响与山间的鸟鸣交织成曲。在陈溪乡太平山村,一处名为“艺宿”的乡村美学生活圈正悄然生长。主理人朱文锋轻抚拉坯机,泥坯在他手中渐成器型,墙上错落的水墨写生与窗外苍翠山色相映成趣,勾勒出这座深山“研学+民宿”基地的艺术轮廓。

这位曾与精密机械打交道的“90后”,人生轨迹因一场邂逅改写。来自上虞崧厦的他,在虞南采风时偶遇志趣相投的妻子,流连于此情此景,便扎根于此。“晨起云雾漫窗棂,夜听山泉伴虫鸣,这就是我们要的诗意栖居。”怀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两位城市“候鸟”在这里开启跨界人生。

去年5月,他们在下管镇兴南村打造了“观山月”共享农场,开启“认耕代种+农事体验”新模式,让都市家庭重拾乡土记忆。周末的农场里,亲子体验着从播种到烹饪的全流程农耕乐趣;烧烤区飘来地锅鸡的香气,溪畔垂钓者不时传来欢笑声。“我们想打造都市人的精神原乡,更要做活态传承的研学殿堂。”朱文锋说。

随着创业版图扩展,这份情怀在去年11月得到延伸——被太平山村水墨画般的景致吸引,朱文锋夫妇承包下太平山“艺宿”,着手打造乡村趣玩空间。在陈溪乡党委与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联合设计的“艺宿共享空间”蓝图上,新增陶艺工坊、山居美宿等业态。如今,游客不仅能夜宿青山绿水,还可体验陶艺创作、农事耕作,甚至可认领专属农田。开业当日,朱文锋以传统杀猪宴款待乡邻,柴火灶升腾的热气里,跃动着城乡文化交融的温度。

朱文锋表示,将“艺宿”与“观山月”共享农场进行串联,为“太平山·干溪里”开辟一条融合观光与研学的旅游线路,助力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这种创新模式与陈溪乡整体规划深度契合。依托“竹隐陈溪1513创客产业俱乐部”,陈溪乡强化青年入乡“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供给,吹响打造“隐世乡村”旅游品牌号角,着力发挥职业经理人优势,引进绿色营地、村咖等文旅业态,探索陈溪、虹溪、塔溪片区化发展,用乡村CEO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拟投资8000万元的竹隐星空天文研学项目即将开启。该项目计划打造集天文科普、观测、星空露营等为一体的高端研学基地,探索‘研学+’新路径,实现研学游产业集聚规模效应。”陈溪乡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青年创客持续涌入,传统村落实现“逆生长”——闲置农房变身美学空间,农耕体验升级文旅产品,古老山水焕发青春气息。这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内容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