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沈嘉玲 通讯员 倪雅娣) 3月7日,道墟街道妇联与街道志愿社会工作服务站、助联体服务站工作人员怀揣着满满的关切走进辖区6位困境妇女的家中,将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娘家人”的温暖送到她们身边。
“谢谢你们还挂念着我们,这是我第一次收到鲜花。”家住道墟街道肖金村的陈阿婆看着慰问组带来的鲜花、礼物和慰问金,难掩泪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陈阿婆今年60岁,50多年前,小小年纪的她被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然而命运并没有放过这个可怜的女孩,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20多年前她连行走、起身都成了困难,终日困于病榻。
“我这个身体,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陈阿婆说,为了让自己能好起来,父母带着她奔波在省内外多家医院,只为寻求一个机会、一个奇迹。但做了多次手术,耗尽了家产和心血,陈阿婆的病情并没有好转,还需长期服药、看病。如今,生活不能自理的她,一切起居,都只能依靠已95岁高龄的老母亲。“我不知道我还能撑多久,也不知道我妈妈她还能照顾我多久。”未来的日子对于陈阿婆而言是无助的,也是无望的。
自从瘫痪在床以来,除了父母,平日里陈阿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慰问组的到来如同一束微光照进了她们被阴霾笼罩的生活。原来,这并不是慰问组第一次来陈阿婆家,“我们是在一次走访排查过程中发现陈阿婆情况的。”道墟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此以后,街道妇联、街道志愿社会工作服务站或助联体服务站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就会来看看这对苦命的母女,给她们带点生活必需品,和她们谈谈心、聊聊天。即使是几句简单的问候,都能让陈阿婆母女俩开心一整天。
其实,在道墟街道,像陈阿婆这样深陷生活泥沼中的妇女还有几位,她们有的被重病纠缠,身体在病痛中日益孱弱;有的身有残疾,每一步前行都充满艰难;还有的肩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被生活的压力压得直不起腰,整日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自己……而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漫长的岁月里,鲜少能感受到外界的温暖。
为了不让她们被遗忘,街道妇联、街道志愿社会工作服务站及助联体服务站组成了志愿团队,通过走访调研,建立了困境妇女信息库,详细记录她们的家庭情况、困难需求等,并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对于因病致贫的妇女,团队积极链接医疗资源,帮助她们申请医疗救助,减轻经济负担;对于缺乏技能的妇女,团队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对于孤寡老人,团队定期上门探望,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关爱困境妇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志愿团队积极搭建平台,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为困境妇女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如今年年初,街道爱心企业——钛山重工总经理夫人梁定梅在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要求为困境妇女捐赠爱心款。截至目前,道墟街道志愿社会工作服务站和助联体服务站已收到8家爱心企业的捐款和物资,总计超过5万元。
微光汇聚,温暖绽放。下一步,道墟街道将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凝聚各方力量,切实为困境妇女群体办实事、解难题,让暖心行动成为常态,让关爱服务更有力度、更有深度、更有温度。
(内容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