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区男人更需要关爱”的呼声,在三八妇女节前夕引发热议。这看似突兀的言论,看似矫情,却很共情,道出了“包邮区男人”一直封藏心底的心声。
作为“包邮区的男人”,对快递有着莫名的情愫。三八节,我们虽然不是女性,但却妥妥地属于“女性用品”——这一天,如果要动嘴,句句都要哄;这一天,不管有没有,动钱才叫宠;这一天,心意大不大,听话才叫懂。
坊间有传言:女人找茬的时候智商仅次于爱因斯坦,女人发火的时候战斗力仅次于奥特曼,女人发疯的时候危险性仅次于藏獒!不听话的“包邮区的男人”,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高智商”女性的实验品、“战斗力爆棚”对手的牺牲品。三八妇女节,送花、买衣、转账,看似一片和谐,却危机四伏,稍不留意就可能“战事”纷飞,“包邮区的男人”还是得见机行事!
调侃归调侃,背后的无奈现实却不得不正视。工作生活在江浙沪的男人们,对“包邮区”的感受确实五味杂陈、又爱又恨,正如一个段子:“包邮区”就像我的前任,风景美得让人心动,但压力大得让人心碎。
“家庭梁柱”的负重感。“包邮区”的物价、教育、医疗等开支较大,男性通常被视为家庭的经济支柱,购房和还贷的压力巨大,生活在这片经济发达、竞争激烈的土地上,男人们的日子,真的没那么轻松。作为家庭的顶梁柱,随着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经济压力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包邮区”,高消费水平在无形中重新定义成功的含义,迫使许多男性承压负重,便纵有千种无奈,更与何人说?
“不得不卷”的焦虑感。江浙沪经济发达,生活节奏快,吸引了大量人才,职场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在科技、媒体、互联网等行业,男性面临较大的职业发展压力。他们被期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加班文化较普遍的氛围里,不得不逼迫自己走进“卷”的行列。似乎,不够“卷”就是不思进取,引得另一半“不上进”的评价;反之,好不容易成为“卷王”,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木”却被玩成了“跷跷板”,更是引得“半边天”风雨雷电伺候。
“全能选手”的乏力感。江浙沪地区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交织,男人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多、期望高,既要上得厅堂,也要下得厨房,职场能打怪,回家能炒菜,出门像总裁,进门像厨神。即使在外面忙得精疲力竭,回家也要鸡血满满,除了承担家庭主要经济责任,还得玩转子女教育、家庭生活等角色的无缝切换。这种多重期待构成了一个无形的牢笼,让许多男性喘不过气来。
男人不是超人,他们也需要休息和关爱。房子、车子、票子固然重要,但男人也应该被允许展现脆弱,表达情感,而不是永远扮演“硬汉”的角色。真正的性别平等,不是谁压倒谁,而是彼此理解,互相支持。希望有一天,男人也能坦然地说出“我累了”,而不会被人嘲笑;也能选择暂时的“躺平”,而不会被社会标准绑架。
这个妇女节,让我们在祝福女性的同时,也别忘了对身边的男人说一句:“‘包邮区男人’,你辛苦了!”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