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无疑都是钱清街道以驻村指导员“民情夜访”为依托,全面构建常态化民情走访工作机制的生动剪影。自去年开展“民情夜访”活动以来,钱清街道以全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干部深化落实“下基层、听民情、办实事”活动为契机,创新运用"看、听、问、记、办"五步工作法,即看村社一线、听群众诉求、问症结所在、记民情信息、办群众关切,真正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变为服务群众的"温暖触角"。截至目前,街道上下累计收集并解决民生诉求230余件,惠及群众1800余人次。
“‘五步法’不是冰冷的流程,而是带着体温的治理创新。”钱清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街道上下聚焦“一老一小”、低收入农户等重点人群,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带队下沉一线、倾听民意,同时动员50余名驻村指导员开展“民情夜访”活动,并坚持每月召开“民情分析会”,持续更新各村社“民情热力图”,初步形成夜访收集民意、全程跟进办理、回访听取反馈的全流程工作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夜幕降临,驻村指导员们又夹着笔记本走向千家万户。在钱清街道蹲点期间,记者深切感受到驻村指导员手机里存着的村民微信,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重点人群的关切,这些细节堆砌起基层干部“把脚扎在泥土里”的担当。当“民情夜访”匹配上“民生温度”,“我为群众办实事”就不再是标语口号,而是万家灯火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全媒体记者 王吉奇)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