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千年文脉呼应宜居之城

2025-03-07 08:25

来源:

日前,绍兴滨海新区百草园遗址入围浙江省考古重要发现项目。该遗址位于斗门街道,发掘出战国早期与六朝时期两个文物层。

绍兴建城2500多年城址未变,让人误以为古代越人自范蠡筑城起即依城而居,城外人烟稀少。然而,百草园遗址的发现,以大量文物证实了越人临海而居的事实,尽管2000多年前,滨海区域还是一片滩涂,钱江大潮时有滋扰,但古越先民却不畏艰险,以战天斗地的精神安居于斯。通过大量出土的房屋竹编层、六朝时期的铁钳、战国时期铅锡合金的建筑构件不难看出,2000多年前,滨海新区已是宜居乐土,吸引了许多越人在此繁衍生息。

百草园遗址成为绍兴古城外首次发现的越国大规模建筑遗址,这一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直接刷新了人们对滨海新区文脉的认知。2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或许已经开始了围垦生活,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水资源并与海洋共存,相信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滨海新区的文脉必将越来越丰富,也必将清晰勾勒出一幅2000多年前的杭州湾宜居之地生活画卷。

毫无疑问,百草园遗址的发掘,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丰富历史底蕴、提升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传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将“百草园成果”转化为“百草园优势”?或者说百草园遗址还能为今日之滨海新区带来什么?其一,是“围涂精神”的传承。自古至今,千年更替,滨海人改造自然、自力更生、创造美好家园的精神一脉相承。其二,是文化地标的确立。百草园遗址可转化为滨海新区的文化地标,提升其文化品位和宜居引力。其三,是文旅融合的抓手。斗门古镇正在推进“斗转星移”计划,而“百草园”的文旅“含金量”无疑为唤醒斗门加了“菜”,对促进文旅融合提升滨海新区活力大有助益。其四,是滨海新区人文的丰富。滨海新区文脉的时间轴已经延长,但时间轴上相对应的内容还需要积累,待条件成熟时可筹建滨海博物馆,增加一个重量级的文化窗口。

百草园遗址的发现,为滨海新区的文化传承和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合理保护与科学利用,一定能够转化更多的文化、旅游、经济等成果,更好地推动宜居城市建设。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亦声 编辑:邵正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